凝聚法治合力 护航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钱颜
![]() |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与贸易壁垒频发的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成为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日前举办的2025年全球工商法治大会上,众专家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畅通面临的法律挑战与应对路径展开深度交流,为构建安全稳定、韧性十足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法律体系建言献策。
加强国际合作 创共赢新局
国际调解院秘书长郑若骅表示,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面临多重法律挑战,需以“和合共生”的东方智慧与法治思维积极应对,通过平等协商、尊重多元诉求的方式破解发展难题。
随着全球化脚步加速,产业链供应链已超越简单买卖关系,形成上下游企业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这种伙伴关系植根于信任,依赖全链条协同合作与良性互动,其核心诉求是在化解分歧的同时,维护长期稳定的合作基础,为全球经济包容发展提供支撑。
“通过国际合作构筑可持续、包容发展的供应链意义重大。”郑若骅表示,国际调解院愿与各国及工商业界深化合作,以优质高效的国际法律服务,为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作出贡献,推动全球法治实践完善,凝聚多方合力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仲裁筑牢跨境争议解决防线
作为解决跨境商事争议的首选方式,仲裁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仲裁院副院长解常晴表示,中国仲裁当前的核心任务是加快国际化发展,提升公信力与国际影响力,推动国际仲裁优选地建设。
解常晴介绍说,为保持仲裁规则的先进性和吸引力,贸仲先后9次修改仲裁规则,既总结中国实践经验,又同步国际最新发展趋势,在融合式审理、调解与仲裁结合、高质效低成本仲裁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目前,贸仲有1881名仲裁员,其中境外仲裁员591名,同时构建了境内外联动的实体服务网络,搭建起多区域仲裁法律合作平台。其推出的一站式智慧平台,实现网上立案、智慧庭审、电子证据交换一体化,70年来累计受理国内外仲裁案件7万多件,涉及168个国家和地区,裁决在全球得到广泛承认和执行。
2024年,贸仲新受理案件6013件,其中涉外案件758件,当事人来自77个国家和地区,106个案件采用英文或中英双语审理,充分体现了案件的国际化特征。解常晴呼吁,工商界应加强与仲裁界沟通,重视仲裁条款约定,善用仲裁工具维护权益,共同守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全国董事局主席蒋琪也表示,出海企业要充分运用国际仲裁与调解工具,凭借保密性强、执行力广、一裁终局等优势,避免平行诉讼,高效解决跨境争议。
升级合规管理体系
应对变化与挑战
“当前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规则之变带来的合规压力、技术之争引发的知识产权保护挑战,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断链风险。”山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耿国玉表示,多方需要协同发力,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繁荣注入持久动力。
在蒋琪看来,企业可以构建全球合规体系,应对单边制裁、数据合规、人权合规等多重挑战。同时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推动传统贸易向数字贸易、数字金融转型,以数字化修复供应链碎片化问题,为产业链畅通注入新动能。
在升级合规管理体系过程中,将法律服务深度嵌入商事活动全流程是关键一环。蒋琪从法律实践角度提出,法律人与企业须双向奔赴。倡导法律人具备商业思维,熟悉商业惯例与规则;企业管理者也要培养法律思维,提前规避风险。
对于未来如何以法律服务协同提升产业韧性,耿国玉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推动中国法治国际化,依托我国制造业占全球35%的优势,实现产业强势向法律优势转化;二是完善涉外法治配套制度,优化律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探索引进注册海外律师制度;三是打造华语律师合作联盟,构建中国法律服务队伍与外国法律服务队伍并行的涉外服务体系,助力区域产业链提升国际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