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新经济:粤港澳从体育盛会到“体育+文旅+消费”生态新图景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兰馨
11月9日至2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举办。这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也是全运会第一次走进香港、澳门,标志着三地以体育为纽带,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
随着各项赛事的推进,十五运会的融合价值不断凸显。深圳湾大桥上,马拉松选手的脚步连接深港两地;港珠澳大桥上,自行车选手飞驰而过,勾勒出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生动图景。这场体育盛会不仅展示了竞技体育的魅力,更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与城市空间的有机更新,化身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超级连接器”,书写着粤港澳三地同心“圆梦”的历史新篇章。
广东:深挖IP价值,打通全链消费生态
在十五运会的热潮中,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的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无疑成为了最耀眼的明星,它们不仅以灵动可爱的形象“萌”动赛场,更为赛事注入了蓬勃的商业活力。以“喜洋洋”“乐融融”为主题的盲盒产品迅速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掀起了抢购热潮;系列徽章尤其是比赛项目主题类徽章设计精美,备受收藏爱好者青睐。
数据显示,截至赛事举办期间,十五运会特许商品的销售额已突破千万元,并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文创产品的火爆不仅丰富了观众的观赛体验,更成为赛事商业化运作的成功范本,彰显出优质体育IP在消费市场的巨大延展力与商业价值。
本届全运会的赛事门票也不再仅仅是进入赛场的凭证,而是成为开启全链消费生态的“万能钥匙”。凭借全运会门票便可免费畅游多地景点,比如前往广州塔俯瞰城市壮丽美景,走进深圳世界之窗领略世界各地名胜古迹,还能到香港迪士尼乐园感受童话世界的欢乐与奇妙。
在赛事举办城市,配套消费福利也同步跟进。众多酒店和民宿纷纷推出针对全运会观众的折扣优惠,让观众能以更经济实惠的价格入住;公交优惠降低了出行成本,方便观众便利往返各个赛事场馆和旅游景点。叠加发放的消费券、满减券等更是进一步激发观众在购买餐饮、购物、娱乐等场景的消费热情。这种创新的门票设计,将“看全运”升级为“玩全运”,吸引大量观众为赛事而来,开启包含旅游、住宿、餐饮等全链条的消费之旅。
在赛事带动下,广东省21个地市也各展所长,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以体育为支点撬动整条消费链。比如茂名以其独特的山海自然资源开展定向赛事,吸引了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前来参赛和观赛。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省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2.2%,充分彰显了体育产业在促进消费升级、拉动内需方面的强大作用。
香港:“体育+”破局,激活经济增长新动能
十五运会尚未启幕时,香港赛区的赛事已率先点燃竞技激情。
“香港已经准备好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的这句承诺背后是全港人的同心协力,从赛事场馆的升级改造到服务保障团队的专业培训,从交通动线的优化调整到应急方案的反复演练,这座城市正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迎接来自全国的运动健儿与游客。
全运会的热度能够“拉满”绝非偶然,而是香港各界协同发力,系统构建体育生态链的必然结果。为让更多市民共享赛事红利,香港从线上到线下、从校园到社区,搭建了多层次的参与平台,广泛激发公众参与,让体育热情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在文旅融合领域,香港更是打出精准“组合拳”。香港中旅社推出的多条全运主题旅游线路,将观赛与城市观光巧妙结合,“全运会七人制橄榄球门票+香港海洋公园门票”“全运会击剑门票+昂坪360缆车车票”等创新套票,让旅客在欣赏高水平赛事的同时,还能深度领略香港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
为了避免单一城市旅游的局限,香港相关部门主动携手广东省5家头部旅行社,打造“跟着全运去旅游”专属旅游产品,创新推出“一程多站”模式。该产品将香港全运会核心场景与深圳、广州等大湾区城市的体育文旅资源深度串联,形成覆盖三地的特色旅游环线。
值得关注的是,全运会的热度正持续向文化领域延伸,催生“体育+文化”的叠加效应。11月刚刚落成的东九文化中心正式启用,原创音乐剧《一束光·高锟的记忆》同步上演,为旅客提供了“观赛事、赏艺术”的双重选择。此外,由香港旅游发展局启动的“香港缤纷冬日巡礼”以及11月30日举办的香港单车节,形成赛事、文旅、节庆的连贯体验链,有效延长了旅客停留时间、提升了消费频次,让全运效应持续发酵。
测算显示,本届全运会及系列配套活动预计将吸引超10万旅客专程访港。香港以“体育”为核心纽带,联动文旅、消费、产业等多元领域,构建起兼具短期热度与长期价值的经济增长极,让赛事红利得到最大化释放。
澳门:借全运东风,筑“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新优势
在本届全运会筹备过程中,澳门积极践行“体育+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创新性地将公路自行车赛道与港珠澳大桥、澳门塔等地标有机串联。对于这一创新融合模式,业界人士表示,“文旅+赛事”战略有望在未来为“到澳门旅游”这一经典品牌再添三重亮色。一是注入“动感”活力。以本次全运会的公路自行车赛为例,港珠澳大桥上公路自行车飞驰而过,城市道路秒变赛道,让观众感受到澳门作为活力之城的独特魅力。二是打造“打卡”地标。赛事画面中融入众多澳门代表性地标建筑,吸引游客拍照分享,实现“赛事即景点”的传播效应。三是提升沉浸式体验。澳门在观赛动线设置、交通接驳、服务保障等方面精心筹备,努力为观众提供便捷、舒适、深度的观赛与旅游体验。
“十五运会赛事不仅是赛事季的流量引擎,更是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澳门旅游业界表示,在澳门特区政府深化“旅游+”跨界融合的施政导向下,全运会所激发的“体育+旅游”叠加效应,正成为提升澳门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抓手。
业界人士进一步表示,赛事经济已逐渐成长为澳门旅游业的新增长极。在他们看来,“旅游+体育”的融合发展模式具有双重价值:一方面能为澳门引入优质客源,优化游客结构;另一方面,体育赛事所承载的健康、进取、向上的精神内核,与家庭游、亲子游的市场需求高度契合,为澳门打造“健康城市”名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抢抓全运机遇,澳门文旅业界已展开全方位布局。在澳门特区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推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着力打造“旅游+体育”系列精品内容。澳门不仅设计了融入全运会元素的专题团体产品和散客套票,还创新推出“半自由行化、小团体、精品游”的灵活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推广,全力满足赛事期间运动员团队及各地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澳门主动联动香港、广东业界,共同开发全运主题“一程多站”深度游线路,并配套推出涵盖门票、酒店、文旅服务的联程产品,实现赛事经济与文旅消费的双向赋能。而国家移民管理局近期推出的人员往来惠澳政策,更为这些举措的落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作为国际化旅游城市,澳门完善的酒店、餐饮、场馆及娱乐设施,也为体育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粤港澳共办全运会在机制协同与产业创新上留下了宝贵探索。有分析人士认为,赛事在规则协同、人员通关、数据流动等领域实现的机制创新,为未来三地民商事协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例如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人员通关、注册流程的优化,跨境数据流动的顺畅,以及志愿服务的互联互通,都为三地协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