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五五”会展业:深耕细分市场、数字赋能、出海布局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杨正
![]() |
| 作者简介 31会议研究院执行院长 |
高质量发展是“十五五”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既与“十四五”规划一脉相承,又在准确把握未来5年发展大势的基础上部署了战略任务。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战略性技术正深刻重塑全球生产方式和产业格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会展业迎来了关键的发展拐点。
过去依赖规模扩张、政府主导、资源投入驱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尽管目前展览业毛面积规模基本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但是展会数量显著下降,小型展会、二线城市展会以及政府主导型的展会萎缩较为明显。面对新形势,会展业必须告别依靠经济高增长、政府高补贴的传统路径,转向“高质量、可持续稳定”的发展之路。这不仅是顺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更是会展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下实现自身突围、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实现高质量转型,首要任务是深耕产业垂直细分市场,实现资源精准对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从“泛化”走向“专业化”、从“粗放”走向“精细化”。会展企业需要摒弃“大而全”、唯面积规模的传统思维,转而聚焦特定产业赛道,建立与细分市场的深度链接。比如立足地方特色产业、深耕目的地产业会展细分市场;或依靠垂直媒体深度服务垂直领域,打造专业化展会品牌。以海智在线、国联股份等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已探索出精准高频的对接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将供需匹配从“广撒网”转为“精准投放”,从一年一次的展会对接升级为全年无休的在线撮合,真正嵌入产业链,成为不可或缺的服务枢纽,其模式值得会展行业学习借鉴。
在聚焦细分市场的基础上,会展企业还需打破收入结构单一的瓶颈,拓展多元收入流,突破传统盈利天花板。传统会展企业过度依赖展位费和赞助费,收入结构单一,增长空间有限,未来应该着力构建“展期+全年”“线下+线上”的多元收入体系。一是推进内容数字化变现,将展会现场的论坛、对接会、新品发布等内容进行录播、直播、付费点播等,延伸服务周期和价值链条。二是开展密集化小型对接活动,在展期内外举办闭门会、展中会、行业沙龙等,提高客户参与深度和单客户贡献值。三是搭建全年化的会议体系,比如推动展览与会议深度融合,通过“垂媒+会议+展览”模式,打造全年不间断的产业服务触点。通过这些创新举措,会展企业有望实现从“一次性交易”向“持续性服务”的转型,显著提升客户黏性和复购率。
构建多元收入体系,离不开商业模式的底层支撑,未来会展企业需创新商业模式,打造“会议、展览、媒体、内容、咨询”多位一体的服务生态。未来会展企业的竞争力将不再取决于单一业务能力,而是通过整合多种服务功能,构建自己的综合竞争优势。比如会议板块创造高端内容和行业声量,展览板块提供交易场景和商业变现,媒体板块实现持续触达和品牌积累,内容板块生产增强专业影响力,咨询服务板块深化客户价值。国际巨头英富曼公司在其并购战略中便进行了如上的成功实践。通过关注交易导向型的B2B展览、内容导向型的B2B会议、体验导向型的 B2C节庆,英富曼形成业态互补、场景多元、赛道丰富的发展格局。中国会展企业也应主动打破业务边界,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服务生态。
而这一系列商业模式的创新与落地,都需要数字技术的强力赋能,通过智能工具提升整体效能。这里的数字化不是简单的“展会上网”,而是围绕产业精准对接、专业人脉生态搭建、全年线上社群运营的全方位重构。在产业对接方面,通过搭建专业人脉生态和全年线上社群运营,实现从“一年一次的展会对接”到“365天持续撮合”的跃升。利用大数据分析捕捉产业新趋势、新需求,借助AI智能推荐引擎将供需匹配从“广场式邂逅”升级为“定向式约见”,建立可视化、可运营的数字化人脉图谱,真正成为产业垂直细分市场的连接枢纽。在拓展收入流方面,利用AI工具将展会期间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变成在线的长尾需求,实现内容持续变现。虽然这部分收入可能只有传统收入的1%甚至更少,但长期积累终将形成规模效应。
在持续优化内部业务与模式的同时,会展业还需主动向外拓展国际化布局,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球前20名的会展集团如英富曼会展集团、励展博览集团等大多数都是全球性会展企业,均在数十个国家布局业务网络。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会展业国际化进入新阶段,不再局限于“出海参展”,而是向“出海办展、出海办会、出海开店”深度转型。这一战略跃迁对内促进产业升级和供需对接,对外链接全球资源、输出中国标准,不仅帮助中国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更让中国会展从“借船出海”走向“造船出海”,成为提升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点。
与此同时,在市场由增量扩张转变为存量竞争的市场背景下,战略并购成为会展企业提升核心能力、抢占产业互联网制高点的关键举措。会展企业应将目光投向拥有先进技术、创新模式的产业互联网企业。这类企业掌握着产业链核心数据、拥有成熟的数字化撮合能力、建立了持续的客户服务体系,专注精准高频对接——这正是传统会展企业最缺乏的能力拼图。通过并购整合,实现“展会场景+互联网技术”“线下流量+线上运营”“一次性交易+持续性服务”的能力融合,推动商业模式从“展览组织商”向“产业服务平台”升级。此外,规模化发展也是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通过并购做强做大市场主体,培育更多营收过亿、过十亿的龙头企业,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会展业的整体实力,也将为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现代会展生态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综上所述,面对“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会展业需从深入细分市场、改变收入结构、升级商业模式、加强数字赋能、优化国际化布局和实施战略并购等多方面协同发力。道阻且长,行者必至。唯有坚持创新驱动,善于创新实践,才能在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育新机,走出一条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