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第A1版            要闻
 
今日关注

2025年11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5年全球工商法治大会在青岛举办

■ 本报记者 张伟伦

来源:中国贸易报  

图为大会现场。 图片来源:中国贸促会

11月5日,2025年全球工商法治大会在青岛举行。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司法部副部长李明征,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立伟,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振江,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奚国华,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展中国家委员会主席哈吉,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亚洲多元争议解决研究院主席桑德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世界法学家协会会长贾维尔发表视频致辞,国际调解院秘书长郑若骅在主论坛主旨发言。

任鸿斌表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为中国加速构建涉外法治体系、提升涉外法治效能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贸促会涉外法律工作底蕴深厚、业务多元,将搭建更高质量经贸平台,提供更高水平法律服务,助力全球工商界、法律界把各自优势用足、把合作盘子做大,为促进国际经贸往来和世界经济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李明征表示,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加强国际法治交流合作是深化国际交往、广泛凝聚共识的重要途径。全球工商法治大会已连续举办三届,在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共建经济开放格局方面形成了诸多共识和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立伟表示,全球工商法治大会为扩大全球工商界、法律界交流合作搭建起高端平台。中国贸促会将全球工商法治大会放在青岛举办,是大会创办以来首次在地方举办,体现了对山东营商环境的认可和肯定,必将为山东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

王振江表示,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更加需要各方携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维护国际法治权威,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共同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形成公正透明的规则体系;共同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夯实法治合作人才基础;共同深化法治务实合作,汇聚全球工商法治合力。

奚国华表示,法治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既是全球工商法律界肩负的重要责任,也是顺应时代大势的必然选择。中信将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服务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完善经济开放格局贡献力量。

哈吉表示,标准不仅仅是技术工具,更是促进跨国界、跨行业、跨群体合作的共同框架。协同、融合与包容,是当今世界在法律与商业、标准与贸易交汇中应共同秉持的原则。要继续弘扬伙伴精神,推动法商融合的创新发展,使全球贸易更加包容与普惠。

黄进表示,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需求与国际法的创新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面向未来,呼吁各国超越零和博弈思维,以国际法为载体达成共识,谋求合作共赢,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续的全球治理体系。

桑德拉表示,法律、技术与商业一体化发展反映了全球工商法治大会法商融合发展的理念。多元争议解决目的是建立跨境信任,它为工商界提供合作信心,为投资者提供确定性保障,为社会提供和谐共生之法。

贾维尔表示,没有法治就没有安全与投资,经济发展更无从谈起。推动法治是世界法学家协会的宗旨,法治建设需要制度保障,制度保障应以规则为基础。

郑若骅表示,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离不开争议解决服务。产业链供应链一旦发生纠纷,解决方式应当是非对抗的、双赢的。调解蕴含和合共生的东方智慧,超越你输我赢的零和思维。国际调解院填补了调解制度空白,是对现有诉讼和仲裁的有益补充。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刘健男主持开幕式,并代表与会工商界、法律界发布《2025年全球工商法治大会宣言》,提出五点倡议:坚持国际法治,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落实全球倡议,共促普惠包容经济全球化;强化法治保障,赋能世界产业创新发展;完善解纷机制,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聚力法商合作,共促世界繁荣发展。

本次大会主题为“加强法治国际合作,促进经济包容发展”,同期分别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法律挑战与应对”“全球视野下的法治建设与争议解决”“创新浪潮下的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议题举办主论坛和两场平行论坛,来自国际组织和机构、多国政府部门、驻华使节、法律服务机构、商协会、企业等各界代表超过1000人线下出席大会,其中外方参会代表超过三分之一,覆盖47个国家和地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