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层面透视亚马逊云科技接入中国大模型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连晓可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企业激烈竞争的当下,行业巨头的每一个重大商业决策都可能重塑行业格局。亚马逊云科技近日在Amazon Bedrock平台上架两款中国大模型——阿里巴巴的Qwen与深度求索的DeepSeek,这引起各方的持续关注和讨论。
我们不妨从四个层面来透视这一举动的深层次意义。
第一个层面,开源与闭源之争的天平正在倾斜。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逐渐形成开源与闭源两大阵营:以OpenAI的GPT系列、Anthropic的Claude为代表的闭源模型,通过API服务掌控生态;而以Meta的Llama、阿里巴巴的Qwen为代表的开源模型,则通过开放权重和代码,集合众人之力推动技术进步。
亚马逊云科技作为全球最大的云服务商,其选择具有风向标意义。Amazon Bedrock直接集成这些模型,将极大降低企业使用门槛,加速开源模型的商业化落地。这一决策不仅反映了企业客户对灵活性、数据主权和成本效益的日益重视,更体现出在全球AI(人工智能)竞争从模型研发转向生态争夺的背景下,亚马逊用开放营造生态,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为开源阵营投下了重量级信任票。这或将推动更多厂商为开源大模型站台,从而重塑市场格局。
第二个层面,这是中国大模型在全球市场的一个惊艳亮相。
Qwen和DeepSeek上架Amazon Bedrock是中国大模型实力的集中展现。长期以来,全球AI竞赛被视为中美两强的对决,但中国大模型在国际舞台的能见度相对有限,这次接入是全球巨头对中国AI团队在算法、工程化和数据质量上的长期积累的认可,意味着中国大模型已从追随者转变为并行者,甚至在多模态和垂直领域展现出领先潜力。
更重要的是,这一合作将加速中国大模型的全球化布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基础设施,Qwen和DeepSeek可直接触达数百万企业客户,这不仅降低了出海成本,更提供了合规性和本地化支持。这将推动中国大模型从技术出海加速迈向生态出海,借助全球平台实现规模化落地。未来,我们可能看到更多中国大模型与国际巨头合作,形成“中国技术+全球渠道”的新模式。
第三个层面,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树立中美AI合作新标杆。
人工智能是中美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从芯片管制到投资限制,不确定性笼罩整个行业。这次合作为两国人工智能产业注入了难得的确定性,树立了“竞争中共存、合作中发展”的新标杆。
商业世界的现实需求往往超越政治壁垒。企业客户需要多样化、低成本且合规的AI解决方案,而中国模型在成本控制和本地化适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亚马逊云科技的决策,本质上是市场驱动下的务实选择。这一合作不仅降低了企业客户的部署门槛,也推动了全球AI生态的多元化发展。事实表明,在技术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开放协作仍是推进AI进步的关键动力。
这一合作也为中美AI治理对话提供了支点。通过技术集成,双方可在数据安全、伦理标准等方面形成互信。例如,Qwen和DeepSeek均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合规审核,符合GDPR等国际标准,这为中国模型参与全球治理积累了经验。中美应通过企业合作建立互信机制,避免AI竞争滑向“零和博弈”。Amazon Bedrock接入Qwen、DeepSeek,正是这一路径的实践和探索。
第四个层面是产业链与中国大模型出海相互赋能。
这一事件凸显了中国完整产业链供应链对大模型出海的支撑作用。中国拥有从芯片制造(如华为昇腾、寒武纪)、数据服务到应用场景的全链条能力,这使得大模型开发可高效协同、快速迭代。Qwen和DeepSeek的成功离不开这一生态背景。
除此之外,Amazon Bedrock接入Qwen、DeepSeek,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出海。对于出海的中企,国产大模型提供更懂中文语境、更符合中国业务逻辑的AI工具,例如在跨境电商、国际营销等场景中实现精准化运营。中国模型则带来更多元的选择和更优的成本效益。例如,东南亚电商平台可借助Qwen处理中文商品信息,欧洲制造商可利用DeepSeek优化供应链管理。
此外,全球企业也都将从这一合作中受益。Bedrock平台集成多模型后,企业可根据需求灵活切换,避免供应商锁定。中国大模型基于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结构、丰富的应用场景,将帮助更多的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亚马逊接入Qwen和DeepSeek,看似一次技术集成,实则是开源革命的宣言、中国AI实力的认证、中美合作的曙光以及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序曲。在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的今天,它提醒我们:技术无国界,创新需协作。中国大模型正以开放之姿走向全球,而世界也将因这份东方力量而更加多元、高效和互联。未来,随着更多合作落地,人类或能真正迎来一个“智能普惠”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