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第A1版            要闻
 
今日关注

2025年9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齐心拍住上” 潮起大湾区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万泽玮

南海潮涌,珠江龙腾。5.6万平方公里、8600万人口的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经济总量14.79万亿元,占全国GDP近12%,进出口占全国五分之一,以不到0.6%的国土面积撑起中国经济的“黄金扇面”。工商界是湾区发展的“发动机”,如何让这台发动机转速更快、动力更足,关键在交流——打破边界、打通规则、打开市场。

一桥连三地,只是物理连通;规则相衔接,才是化学融合。港珠澳大桥车流日均1.5万辆次,“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把港澳单牌车送进珠三角腹地,但工商界要的不只是车轮上的便利,更是制度上的“一卡通”。深圳前海法院适用域外法裁判236案,其中适用香港法审理案件149件;深圳国际仲裁院受理争议金额超1400亿元,让港企敢用内地仲裁、敢签内地合同;跨境债券通、互换通日均成交额总共可达700亿元,人民币稳居湾区跨境结算首选货币。制度破壁,资金、数据、人才才能像珠江水一样自由流动。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高校伴奏。广深港科技集群连续四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156家高校、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7.7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1373公里城市轨道、2700公里铁路紧紧相连。但实验室里的论文要变成生产线上的订单,需要工商界常态化“串门”。江门与澳门首创“江澳模式”信用评级,内地信用报告直通澳门银行,2家企业获授信3亿元,一次对接会,就把科研信用变成融资信用。政府把规则衔接好,企业把场景对接好,高校把技术转化好,共同助力湾区产业链从“物理拼接”升级为“化学融合”。

湾区工商界交流沟通,平台好才能“畅”。中国贸促会与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创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正是这样一个湾区与全球工商界交流沟通的良好平台。自2023年创建以来,前两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分别在澳门、香港举行,取得诸多成果:

2023年9月,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上,《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工商合作澳门倡议》与《国际工商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两大重要文件发布,勾画工商界参与湾区建设“最大公约数”;

2024年12月,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发布《推动商事纠纷多元解决,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联合倡议》以及《中国创新主体“走出去”专利成本与策略》报告,进一步加强三地工商界在商事调解与仲裁、专利等方面的对接、合作;

今年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发布《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区临时仲裁指南》、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联盟、《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促进报告》等新机制、新成果,首次绘制大湾区智能汽车、创新药供应链图谱,揭示供应链促进体系为湾区产业合作、企业创新带来的新机遇。

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三地正共同构建一个制度更融通、市场更庞大、规则更透明的大湾区,向全球工商界宣示:选择大湾区,就是和中国丰富的市场机遇“不期而遇”;选择大湾区,就是选择以最高效率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红利;选择大湾区,就是以最小半径撬动全球最大市场的未来增量;选择大湾区,就是选择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共同成长。

珠江潮起,工商帆扬。只要湾区工商界继续“齐心拍住上”,用制度创新拆墙、用产业协同搭桥、用全球视野扬帆,大湾区定能不断接近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三大定位,为全球工商界带来更多、更丰富的机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