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封关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更多合作机遇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梁海明
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将正式封关运作。这一天,恰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6周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的重要纪念日。海南的封关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孤立,而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迈向更高层次的制度创新。这是继深圳、浦东之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海南自贸港的封关运作,不仅为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通过制度创新、政策红利与地缘优势,海南正逐步成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枢纽。
五年建设奠定发展基础
自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来,海南自贸港建设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稳步推进,展现出制度创新与经济活力同步跃升的良好态势。五年来,海南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1025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4.6%;境外直接投资总额为97.8亿美元,年均增长高达97%;新设外资企业8098家,年均增长43.7%。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年均分别增长31.3%和32.3%,共有来自176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海南投资兴业,经济外向度提高至35%。
在产业发展方面,海南聚焦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过去五年,这四大产业在全省GDP中的占比提升了13.7个百分点,合计达到67%。其中,南繁种业产业产值已超过180亿元人民币,海洋经济年均增长13.9%,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商业航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海南投入使用,具备高密度、多类型卫星发射能力。
消费领域也迎来蓬勃发展。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占全球免税市场的8%以上,成为全球免税行业的重要力量。医疗和教育领域成果显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实现医疗技术、设备和药品与国际水平同步;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全面推进,获批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8个、境外高水平大学独立办学项目2个,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制度创新推动高水平开放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核心是“货物进出境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与“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结合。这一制度设计旨在确保安全高效的同时,最大释放开放红利。海南实施范围更广的“零关税”政策,由原来覆盖1900项商品扩大至6600项,占全部税目的74%,涵盖原材料、零部件、高端设备和消费品等多个领域,基本满足岛内市场主体的进口需求。此外,非禁止限制类商品均可自由进出,配合“先放后检”“全程可追溯”等数字化监管手段,建立了高效、透明的贸易便利化机制。
税收制度的创新同样是海南自贸港的核心亮点。海南率先实行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统一15%的优惠税率,覆盖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国际物流、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这一政策显著降低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了海南的投资吸引力。据初步测算,封关后海南每年可为企业和个人减免税费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形成政策洼地效应,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加速向海南聚集。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封关后,货物进出境将更加高效,而人员的自由流动不受影响。无论是内地居民还是境外游客,进出海南都无需额外手续。这种“货物有管理、人员自由行”的制度设计充分体现了海南自贸港的开放理念,同时避免了对社会生活的干扰。
地缘优势助力“一带一路”合作
海南自贸港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亚太、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门户。随着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推进,这一地缘优势将进一步得到释放,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深化合作提供全新平台。
在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方面,海南自贸港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框架,海南可成为中国与东盟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和物流中心。此外,海南的免税政策为东盟国家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便捷通道,进一步增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在南亚地区,海南自贸港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在农产品加工、海洋经济、旅游业等领域具有高度互补性。例如,海南的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规定,境外货物进入海南后,在岛内加工增值超过30%,再销往内地即可免征进口关税。这一政策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企业在海南设厂提供了强大吸引力,有助于推动区域内加工贸易的繁荣发展。
此外,海南的绿色发展理念和技术优势也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了重要合作领域。例如海南在清洁能源、海洋科技、生态农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助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制度型开放的全球意义重大
海南自贸港的封关运作不仅是地方层面的改革创新,也是中国推动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实践。通过制度创新,海南自贸港正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开放模式向以规则、标准、治理为核心的新型开放模式转型。这一转型不仅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提升制度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支持。
海南自贸港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企业在华投资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此外,海南的开放实践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了可复制的制度样本。无论是税收优惠、贸易便利化,还是要素自由流动和绿色发展,海南的成功经验都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参考,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未来,海南将继续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联动合作,共同探索高水平开放的新路径。这不仅将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共同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将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积极贡献。在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海南自贸港的封关运作必将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新引擎,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更多可能性。
(作者系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