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第A1版            要闻
 
今日关注

2025年9月1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铭记历史 铸就荣光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王莉莉

天安门广场上,三军列阵,铁甲生辉。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我坐在行业报代表的行列中,仰望战机划过长空,耳边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这一刻,我的手微微颤抖,镜头后的眼睛湿润模糊——八十载峥嵘岁月倏忽而过,一个民族的屈辱与荣光在我心中交织碰撞。

我的外公,东北黑土地上一位普通农民,一个大字不识的庄稼汉,却是生活智慧的“博导”。抗战年代,他走南闯北,赶马车养家糊口,多少次遭遇日军盘查,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曾回忆,每次经过日军哨卡,都要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要活下去,要看到鬼子滚蛋的那天”。

我的大爷爷,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少年英雄。1950年,不满18岁的他随着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那时候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但知道必须去。”他在家信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不打这一仗,战火就会烧到祖国边疆。”战场上,他目睹战友在身旁倒下,目睹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却从未后退一步。保家卫国不是口号,而是一代青年用热血浇铸的信仰丰碑。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刚刚出生,《血染的风采》成为我无师自通的儿歌。长辈们围坐在小小的电视机前,观看老山前线的报道,每每泪湿衣襟。年幼的我还不懂歌词的深意,却能从大人们的泪水中,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

中学时期,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爆炸声震动了我们的课堂。三位同胞的生命在霸权主义的野蛮行径中消逝。全校大会上,校长几度哽咽,同学们拳头紧握,眼中的悲愤如火焰般燃烧。那一刻,民族自尊心被深深刺痛,我们在校园里喊出“自强不息”的誓言,化悲愤为力量。

而今,在天安门广场上,我看懂了历史的答案:

八十年前,我们的先辈用血肉之躯筑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长城;八十年后,我们的军队用现代化装备展示捍卫和平的力量:徒步方队步伐铿锵,如山岳般沉稳坚定;装备方队铁流滚滚,如江河般势不可挡;空中梯队呼啸而过,如雄鹰般搏击长空。从当年的“小米加步枪”,到今天的“覆盖全球”,每一个步伐,每一次轰鸣,都在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观礼台上,耄耋之年的抗战老兵挺直腰板,向受阅部队行注目礼——他们的眼中一定是废墟里长出的高楼,硝烟里升起的炊烟和血泊里站起的少年。

“同志们好!”“主席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响彻云霄的问候与回应,是天安门广场上最动人的交响乐。这不仅仅是仪式性的问候,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承诺的延续。

作为《中国贸易报》的记者,我手中的笔记录过中国经济的腾飞,镜头捕捉过中国制造的崛起。而今天,我要用最充沛的情感,记录下这震撼人心的一刻,告慰前辈,鼓励后人。

我的外公在世时常说:“吃过苦,才知甜。”无数先辈吃了几代人的苦,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甜。从抗战到解放,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一代代人前赴后继,用汗水、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丽史诗。

我们以盛大阅兵纪念伟大胜利、以最高规格致敬国家英雄、以先进战力展示和平力量,就是要向世界宣示: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经历战火洗礼的人民军队,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捍卫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

当阅兵仪式结束,人群渐渐散去,天安门广场恢复平静,我依然心潮澎湃。回望历史,我们深切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先烈;立足当下,我们倍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展望未来,我们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

这发自内心的自豪,这难以言表的激动,这压在肩上的重量,终将化作奔腾的血脉,推动着我们,与脚下这片热土、这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一起奔向更辽阔的光明!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