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量依赖到GEO红利:AI时代会展主办方如何破局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杨 正
![]() |
作者简介 31会议研究院执行院长 |
7月21日至23日,亚马逊在美国、英国、德国三大核心市场全面停止谷歌购物广告投放。行业监测数据显示,其广告展示份额在48小时内从60%、55%和38%骤降至零,日本等主要市场也同步撤离。这一标志性事件揭示了数字营销生态的根本性变化:从流量购买到流量自主,从关键词竞价到语义理解,从点击获取到答案嵌入。尽管这场变革发生在电商领域,但对会展业的影响同样深远。
当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用豆包、Deep Seek等大模型询问“2025年最值得参加的工业展会有哪些”时,谁家的展会能被AI引用和推荐,谁就掌握了新时代的话语权。事实上,亚马逊的“断链”事件恰为会展业提供了一场“地震式”变革的启示。要深入理解这场变革对会展业的深远影响,我们必须从三个关键维度来审视当前正在发生的根本性改变。
一是用户搜索行为的根本转变。据研究,AI搜索平台的查询平均10至11个词,远超传统搜索的2至3个词。用户开始用自然语言提问,期望获得直接、综合的答案,而非点击多个链接。这意味着会展主办方的内容策略必须从“为SEO(搜索引擎优化)算法写作”转向“为AI对话写作”。
二是生成式引擎优化(GEO)时代到来。GEO正在取代传统SEO成为新的营销重点。与传统SEO不同,GEO专注于确保AI系统理解内容更广泛,让品牌成为AI答案中的权威信源。若不在AI给出的答案中,品牌很可能会逐渐被排除在买家的决策旅程之外。
三是私域流量与数据主权的重要性凸显。亚马逊通过Rufus智能搜索工具(一种智能购物助手或AI购物智能体)实现了“搜索/询问、推荐、购买”的闭环,正如行业观察家指出,“亚马逊正在复制中国电商的私域逻辑,提前终结他人(搜索引擎、第三方社媒等)的流量通道”。这表明构建自有生态系统、掌握第一方数据已成为国际国内会展主办企业竞争的核心,例如英富曼会展集团的集团级IIRIS专业观众数据库系统、美国Questex会展传媒集团的Q Activate数据库系统、比利时Easy fairs会展集团的观众数据聚合平台(data aggregate platform),以及意大利展览集团(IEG)的一体化生态系统(All-in-one Ecosystem)。
在这样的技术与模式变革浪潮下,会展主办方正站在关键的十字路口:一边是传统模式面临的巨大冲击,另一边是GEO时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首先,传统模式会展正面临三重冲击。一是品牌影响力传播变革:当AI直接回答用户问题时,传统的搜索引擎优化和付费广告效果已显现急剧下降趋势;二是参展商获客模式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决策者使用AI工具寻找行业展会信息,传统广告投放效果可能大幅下降;三是观众招商逻辑重构:单一的广告投放已无法满足现代观众的信息获取习惯,亟须构建多维度的数字化触达体系。
其次,与传统模式的冲击相对应,GEO时代的到来也为会展业带来了五大红利。其一,重新定义行业权威性。在AI搜索时代,一个中等规模的专业展会,通过优秀的GEO策略,完全可能在AI答案中击败传统大展,获得更高的品牌认知度。其二,降低营销获客成本。GEO是“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策略。研究表明,AI优化的内容转化率表现更佳;当前生成式模型主要吸引年轻用户,而这正是未来10年会展业的核心客户群体。随着大模型应用向中老年人群迅速渗透,还将为整个社会带来一次重大的技术与行为习惯范式迁移。其三,精准展商招募与提升投资回报率。AI可通过分析行为数据简化线索资格认定,提供预先合格、高度相关的线索,将价值主张从简单提供“人流量”转变为提供“合格连接”。例如,凤凰创意会展集团通过接入Deep seek大语言模型,成功实现AI、展会业务与凤凰数据库的全面打通,完成“农业大灵通”智能体搭建,实现展商与客商的精准匹配,为企业和客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其四,构建内容“护城河”。通过持续系统化的垂直行业内容优化和专业数据库建设,会展主办方可在特定产业会展领域建立AI认知优势,形成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内容“护城河”。这一“护城河”一旦建立,便具有很强的锁定效应,既能帮助企业实现第二增长曲线,也能摆脱“以面积定价”的展会价格恶性竞争。其五,赋能展会运营管理。AI可自动化重复性任务,解放员工投身更具创造性的工作;同时通过预测性分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主动式风险管理。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会展主办方亟须采取四步突围策略,制定系统性的转型路线图。
第一步,内容生产模式革新(1至3个月)。会展主办方需转变内容创作理念,将传统宣传手册、网站、微信推文等表达方式,转化为基于 AI 智能体的对话式、问答式内容。具体而言,要采用自然语言表达,像与朋友聊天一样直接回答用户关心的问题——例如,将“本展会提供多种参展方案”改为“若您是初次参展,我们推荐9平方米标准展位,预算约2万元,投资回报比通常达到1:5”。同时,需建立全面的FAQ式内容库、语料库,涵盖参展费用、展位选择、观众构成等核心问题,确保AI系统能轻松提取并引用这些信息。
第二步,技术基础设施升级(3至6个月)。在技术层面需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重点实施结构化内容优化和数据标注,让AI系统更好地理解网站内容的语义和层次结构。同时,需优化网站加载速度、移动端适配与用户体验,建立专属的私域数据运营平台(如观众数据库系统、展商数据管理系统)或基于小程序的买家社区。更重要的是,要构建强大的第一方数据收集和管理体系,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最大化数据价值,为AI驱动的精准营销提供“燃料”。
第三步,AI工具集成应用(6至12个月)。全面引入AI工具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部署智能聊天机器人、AI专业内容与服务智能体,处理观众和展商的常见客服咨询及专业建议规划;实施基于AI驱动的智能匹配系统,促成高质量的展商与观众对接。此外,可利用AI大模型进行动态的小型会议日程安排(例如,根据热点快速生成10人参与的会议)、资源分配优化与人群需求预测,建立预测性分析能力以主动应对需求,实现“一人一策”的定制化体验。日前,31会议已携手部分标杆项目案例,帮助主办方合作伙伴显著提升用户满意度。
第四步,持续优化与生态建设(12个月以上)。建立完善的GEO效果监测体系,定期检查ChatGPT、豆包、文心一言等主流AI平台对相关查询的回答中品牌被提及的频率和上下文,监测不同内容类型的AI引用率,分析竞争对手在大模型搜索中的表现变化。同时,需构建多平台内容生态:在知乎、小红书、LinkedIn等平台建立内容矩阵,与行业媒体深度合作以增加权威性提及,建立合作伙伴生态形成多源验证,最终构建起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内容“护城河”和品牌影响力。
从亚马逊的“断链”行动到GEO时代的到来,我们正处在数字营销范式转换的历史节点。对于会展主办方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仪器学习网等先行者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拥抱AI技术、优化内容策略、构建私域生态,会展企业不仅能应对当前的挑战,更能抓住AI大模型带来的红利,实现从垂直市场的脱颖而出。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行动的速度和执行的决心。在这场数字化转型的赛道上,“早起的鸟儿”不仅有虫吃,更有机会重新定义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