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尼现代海洋牧场合作:
从“蛋白质困境”到“蓝色经济”新机遇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潘玥
在印尼2.83亿人口面临动物蛋白供给不足的现实困境下,普拉博沃政府推出的免费午餐计划催生了巨大的水产需求。广东省凭借在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方面的技术优势,与印尼在海水养殖领域的深度合作,不仅能够助力印尼解决民生问题,更将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为两国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从传统渔业向现代“蓝色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印尼的“蛋白质困境”
与民生现实
普拉博沃总统上台后推出免费午餐计划,承诺为全国8200万名学生和孕妇提供免费营养餐,这项雄心勃勃的民生工程预计每年需要消耗大量优质蛋白质,其中水产品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印尼目前的水产养殖业发展水平与巨大的市场需求形成鲜明对比。以罗非鱼为例,这种适合大规模养殖、营养价值高、价格相对低廉的淡水鱼类,在免费午餐计划中被寄予厚望,但印尼目前的罗非鱼养殖规模仍然较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更令人担忧的是,印尼的海水养殖业发展更为滞后,目前海上养殖规模不足10吨,与其拥有全球第二长海岸线的资源禀赋极不相称。
广东经验:
现代海洋牧场的技术优势
与印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东省在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截至2024年,广东省海水产品产量为478.2万吨,同比增长4.3%。其中,海水养殖产量为357.3万吨,同比增长5.2%,位居全国第一;海洋捕捞产量为113.7万吨,远洋捕捞产量为7.2万吨,产值突破400亿元人民币。更为重要的是,广东省在深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智能化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体系。
在湛江、阳江等地,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采用深水网箱技术,单个网箱年产量可达500吨至1000吨,是传统近海养殖效率的数十倍。智能化投饵系统、水质监测系统、病害预警系统的应用不仅大幅提升了养殖效率,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这些技术优势恰好契合了印尼发展现代渔业的迫切需求。
广东省在海水鱼类养殖方面的另一个突出优势是品种选育和标准化生产。以石斑鱼、金鲳鱼等高价值海水鱼类为例,广东省已经建立了从亲鱼培育、苗种生产到成鱼养殖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各类海水鱼苗超过100亿尾。从饲料生产到加工出口,广东省已形成全球最密集的水产产业集群,部分企业已早早布局印尼,如海大集团和恒兴集团等。这种全产业链的技术积累和管理经验,为向印尼输出技术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坚实基础。
合作模式:
差异化竞争实现双赢
中印尼现代海洋牧场合作的核心理念是要实现差异化竞争和互利共赢。基于两国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差异,可以构建分层次、多维度的合作格局。
在产品定位方面,中方企业希望在印尼重点发展单尾重量1公斤左右的大规格海水鱼类养殖,配套切片加工,主要出口欧美市场。这类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能够充分发挥中方的技术优势,同时避免与印尼本土的小规格鱼类养殖形成直接竞争。而印尼本土企业则可以专注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中小规格鱼类养殖,特别是为免费午餐计划提供物美价廉的蛋白质来源。
在技术合作方面,采用“技术输出+本土化改造”的模式。中方提供核心养殖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印尼方面提供场地、劳动力和本土化服务。通过建立联合研发中心,针对印尼的海洋环境特点和市场需求,对引进技术进行本土化改造和优化,培育适合当地条件的养殖品种和模式。
在产业布局方面,可以优先选择印尼东部海域进行合作开发。这些区域海水水质优良、海域辽阔,但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正好需要中方的资本和技术投入。通过在这些区域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能为印尼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新的动力。
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实现成本优势与技术优势的有机结合。印尼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中国拥有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完善的产业链体系。通过深度合作,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以石斑鱼养殖为例,在中国沿海地区,每公斤石斑鱼的生产成本约为35元至40元人民币,而在印尼建设现代化养殖基地,预计能够将成本降低至25元至30元人民币。这种成本优势在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时将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美国市场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情况下,成本优势能够有效抵消关税带来的不利影响。
政策支持加码
发展前景广阔
印尼政府对发展现代渔业表现出了强烈的政策支持意愿。在与各部门官员的会谈中,笔者深切感受到印尼政府对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发展海洋经济的迫切期望。印尼政府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海洋发展战略,计划到2030年将海洋经济产值提升至1000亿美元,其中现代化海水养殖业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中国政府同样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和对外合作。全球发展倡议为中印尼海洋合作提供了重要指引,两国在渔业领域的合作也被纳入了2024年11月普拉博沃总统访华时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随着两国政府层面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印尼现代海洋牧场合作的政策环境将更加优化。
从市场前景来看,中印尼现代海洋牧场合作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印尼国内市场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而国际市场对可持续、环保、高品质海水产品的需求也在快速上升。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完全有可能在未来5年至10年内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海洋牧场,为两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挑战,中印尼现代海洋牧场合作为两国企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完全有可能将这一合作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典型案例,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当下,中印尼现代海洋牧场合作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明确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成为两国经贸和减贫合作的新亮点,也必将为推动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作者系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副研究员兼印尼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系2025年度广东省社科联青年学术工作坊《从万隆精神到数字互联:广东推进中印尼新时代产业合作的路径研究》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