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5版:会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5版            会展
 
今日关注

2025年7月3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会展经济释放“中国声音”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王亚东 赵延青

在当今全球化经济的大舞台上,经贸类会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它不仅是展示国家经济实力与企业风采的窗口,更是促进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与合作共赢的关键平台。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经贸类会展经济正蓬勃发展,有力地拉动着国内经济增长,积极促进国际经贸联系,持续释放出响亮的“中国声音”。

会展经济:推动增长的“黄金引擎”与活力脉搏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发展态势迅猛,如破土春笋般节节攀升。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1.0》显示,2024年全国共举办线下展览8916场,总面积近1.47亿平方米,国内知名展览馆出租率居高不下,会展热度持续攀升。境外自主办展数量也大幅攀升,增幅达13.68%。

会展经济,被称作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国际上,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约为1∶9,即每1单位的会展收入能够带动9单位的相关产业收入,产生显著的“乘数效应”,形成“一展兴,百业旺”的连锁反应。2025年上半年,国内会展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各类投资、贸易类展会纷至沓来,释放出强大的经济拉动效应。

会展经济还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各类展会上,企业能够展示最新的产品与技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沟通与合作。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开拓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还能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25上半年:会展经济绽放“繁花似锦”的丰收图景

2025年上半年,我国会展经济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共举办投资类展会超100场,贸易类展会超300场,消费类展会超500场。各地举办的经贸类展会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4月15日至5月5日举办的第137届广交会,堪称外贸领域的“定盘星”,以155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搭建起巨型舞台,7.4万个展位迎接来自2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万名境外采购商——这股比去年增长17.3%的“全球客流”,让展会现场热闹如国际集市。展会上的455万件展品种类丰富,其中102万件是新产品,涵盖智能家居、新材料等多个领域;88万件绿色低碳产品,节能灯具、环保面料等备受关注;32万件智能产品,包括服务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等,吸引了不少采购商驻足了解。

经过21天的展示和洽谈,本届广交会达成出口意向成交额254.4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中,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成交占比超过六成。广交会的举办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上游工厂加紧生产订单,中游运输车辆不停运送展品,下游仓库保障货物供应,形成良好的产业联动效应。

3月1日至3月4日举办的2025年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华交会”),是长三角地区外贸领域的重要窗口。本届华交会展览面积达11.5万平方米,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10个展馆内铺陈开来,5100个展位如同精心编排的方阵,将各地特色商品有序呈现。来自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万名境外采购商齐聚现场,较上届增长10%,日本采购商增幅超过50%。

本届华交会如同一场创新力量的盛宴,品牌企业占比提升至20%,专利技术企业达15.2%,新材料新工艺研发企业占6.6%,5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携前沿成果亮相,演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精彩故事。经过4天的高效对接,华交会达成意向订单金额21亿美元,初步统计意向成交额同比增长18.6%。这场盛会不仅让长三角的优质商品走向全球,更带动了本地物流运输、包装印刷等配套产业忙碌起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形成“展会促贸易、贸易带产业”的良性循环。

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同样成果丰硕。展会吸引了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1767家企业踊跃参与,4209个消费品牌纷纷亮相,规模创下历届新高。在6天的展会期间,消博会举办的采购商联盟启动仪式暨全球好物专场、电商专场以及国别专场等三场供需对接活动共达成52个签约意向,平均每场专场撮合洽谈超200轮次,意向签约金额约920亿元。消博会首日,泰国正大集团与国际药食同源研究院、北京奥睦益健康科技研究有限公司三方签约,项目规模达43.8亿元。消博会还推动了一系列后续合作,如复星旅游文化集团宣布重磅文旅项目——超级地中海(ULTRAMED)正式落户三亚海棠湾。这场消博会不仅为全球优质消费品进入中国市场搭建了桥梁,也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元化的选择,促进了国内外消费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新征程:会展经济与开放同行,共绘高质量发展画卷

为了让会展经济在更高水平上融入中国开放步伐,进一步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需通过多元举措,让会展经济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精雕细琢强内核,锻造专业化与国际化“双引擎”。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和需求,举办更具专业性的展会,如同为不同产业量身定制的舞台,让每个产业都能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提高展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针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举办专门的展会,集中展示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加强与国际知名会展机构的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办展理念和经验,提升我国展会的国际化水平,使我国的展会真正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贸平台。

科技赋能添活力,奏响会展与新质生产力“交响曲”。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会展经济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创新展会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为会展经济插上科技的翅膀,让其飞得更高更远。例如,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展会平台,为参展企业和观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展会的影响力无限延伸。鼓励企业在展会上展示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产品和技术,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各行业的应用与发展,如同播撒创新的种子,让其在产业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政策护航筑基石,筑牢会展经济发展“安全港”。加大对会展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更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举办和参与展会。对符合条件的展会给予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降低企业的办展和参展成本,减轻企业的负担,让更多企业能够参与到会展经济的发展中来。加强会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展馆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为展会的举办提供更好的硬件条件。完善会展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对展会的安全管理、知识产权保护、交通疏导等服务,为参展企业和观众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会展经济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作者系山东省商务发展研究院高质量建设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研究课题组成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