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开启肉牛产业链合作黄金年代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余海秋
肉牛产业因其高附加值属性,成为国家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增收的重要抓手。中国肉牛产业正处于由量变向质变转型的过程中,泰国非常关注中国肉牛产业转型,通过高层互访、政策磋商和产业深度对接,中泰肉牛产业链正在悄然兴起。在新质生产力引领并推动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整合和重塑过程中,肉牛产业链有望成为中泰之间继榴莲产业链之后又一“爆款”,成为“中泰一家亲”的生动案例。
中泰两国肉牛产业链供需两旺
从资源禀赋来看,泰国拥有适宜肉牛养殖的自然环境,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饲草资源为肉牛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肉牛存栏量持续增长,养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中国则拥有庞大的牛肉消费市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肉的需求日益旺盛,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中高端牛肉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这种资源与市场的互补性为中泰肉牛产业链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国肉牛出栏5099万头,比上年增加75万头,增长1.5%。牛肉产量779万吨,增加26万吨,增长3.5%。2024年进口牛肉约290万吨至374万吨,进口总值约137亿美元。进口主要来自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其中巴西占比约 47%。中国对肉牛进口,尤其是优质肉牛有较大需求。
根据泰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24年泰国肉牛存栏约990万头,2025年初突破1000万头。活牛出口13.3万头,同比增长53%,主要出口目的地为越南、马来西亚和老挝。2024年泰国出口牛肉总量约 65.6万吨,其中加工产品占比高达99.8%,且标准化程度提升显著。
2025年泰国将主要目标市场定为中国市场,希望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强劲的消费潜力,为泰国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插上腾飞的翅膀。
高层访问奠定中泰肉牛产业链基础
泰国充分重视以榴莲为代表的热带水果产业链取得的丰硕成果,并致力于不断打造新的增长点,拓宽泰国优质产品的国际化和市场化程度。泰国通过高层访问,为肉牛出口中国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23年10月16日至19日,应习近平主席邀请,时任泰王国总理赛塔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应李强总理邀请对华进行正式访问。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泰王国政府联合新闻公报》中,特别强调了“双方拓展贸易投资、农林渔业、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等领域务实合作,借助双边电商合作、贸易投资促进平台及双方举办的博览会等活动,继续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提升泰商品在华竞争力”。
2025年2月,时任泰国总理佩通坦访华期间,中泰两国正式签署14项合作协议,涵盖农业合作、人工智能、绿色投资、跨境贸易、航天科技、核能和平利用等多个领域,为两国未来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完整产业链为中泰肉牛产业发展提供空间
产业链的完整性对两地肉牛产业协同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中泰肉牛产业链合作涵盖养殖、加工、贸易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
在养殖环节,中国较为重视泰国肉牛品种。婆罗门牛和牛等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其质地和口感都令人称赞,尤其是在潮汕一带的牛肉火锅中,婆罗门牛肉独树一帜。泰国向中国提供优质的肉牛品种,丰富了中国的肉牛品种资源。中国则向泰国提供先进的肉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如精准饲养技术、疫病防控技术等,帮助泰国提高肉牛养殖效率和质量。中泰双方企业正在泰国合作建设肉牛养殖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引领,带动两国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
在加工环节,中泰合作领域有望不断拓展。中国拥有先进的牛肉加工技术和设备,能够将牛肉加工成各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如牛排、牛肉干、牛肉罐头等。双方通过合作,实现技术和资源的共享,共同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牛肉加工产品。生产出的产品不仅在两国市场畅销,还远销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通过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加工过程中,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中间损耗,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带动泰国肉牛产业链从粗放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形成“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完整闭环,从而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稳定支撑,打造了中泰农牧业合作的成功案例。
贸易畅通是中泰肉牛产业合作重要环节
贸易环节是中泰肉牛产业链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泰牛肉贸易额不断增长。中国市场的潜力为泰国肉牛进入中国提供了契机。泰国的牛肉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和合理的价格,在中国市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为了促进贸易的顺利进行,双方加强物流、通关等方面的合作,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泰国肉牛及牛肉产品可以通过指定口岸经严格检验检疫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使用较多的入境口岸有广西凭祥口岸,是中国—东盟陆路主通道,设有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冷链物流设施完善,泰国经越南通过陆运直达凭祥。云南磨憨口岸,作为中老铁路关键节点,设有国家级动植物检疫实验室,专设活畜进口隔离区。云南关累口岸,作为湄公河水路运输的重要港口,设活畜进口隔离区,从泰国进口的活牛均在口岸隔离检验合格后进入中国。
中泰肉牛产业链合作成效显著
中泰肉牛产业链合作成效初现,中泰金色友谊50周年又添加了一抹“亮色”。
在经济效益方面,合作促进了两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泰国的肉牛养殖户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养殖收益。中国的肉牛加工企业和贸易商也通过与泰国的合作,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合作还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饲料加工、物流运输等,为两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社会效益方面,中泰肉牛产业链合作丰富了两国居民的餐桌,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优质的牛肉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营养食品的需求。合作还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中泰肉牛产业链合作推动了两国肉牛产业的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两国肉牛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增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展望未来,中泰肉牛产业链合作前景广阔。中国肉牛市场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消费升级、供给优化与政策红利形成共振。双方要直面稳定牛源、细分市场及数字化三大趋势,进一步加强在肉牛养殖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完善肉牛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携手构建区域化、标准化、高质量的肉牛供应链体系,让“中泰一家亲”更加生动、鲜活。
[作者系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泰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