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地”入海流 “天堑”化通途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刘馨蔚
![]() |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13+2”指的是包括13个省(区、市)和2个城市的合作机制,这些地方共同签署一系列协议,建立跨区域税务合作机制,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旨在打造一个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2024年11月,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期间正式成立。为更好地学习借鉴“13+2”省(区、市)贸促会工作经验和创新举措,聚焦区域贸促合作,推动联盟共建,作为联盟牵头人的重庆市贸促会近日赴贵州省、云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贸促会调研。
加强区域协同 推动西部联动
日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印发《进一步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重点举措》(以下简称《举措》),明确从高质量推进重点铁路项目建设、持续优化运输组织、提升通道运输效率等多个方面,发挥铁路在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中的绿色骨干作用,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高品质运营,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西部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举措》一经出台,重庆市贸促会党组书记何毅便带队前往贵州省、云南省贸促会调研。调研过程中,何毅一行先后与贵州省、云南省贸促会有关负责人,围绕加强贸促系统交流合作、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进行深入交流,就建立运行高效的联盟服务体系、策划打造特色化品牌经贸活动、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达成重要共识,对于开展省际贸促合作、推动联盟更好发挥作用、形成共商共建共享良好格局等具有积极意义。
随后,重庆市贸促会副会长杨绪超带队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陕西省贸促会调研。杨绪超一行先后与内蒙古贸促会副会长缪增位、陕西省贸促会副会长权俭、新疆贸促会副会长何滢等进行座谈交流,相互介绍各自有关情况,围绕信息联络、商事法律、办展办会等业务深入交流,达成合作共识。杨绪超还重点介绍了联盟有关情况及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围绕加强省际贸促合作、参与联盟共商共建、共同打造“陆海优品”品牌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得到积极响应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内蒙古期间,重庆市贸促会与内蒙古贸促会就加强联盟工作,共建“陆海优品”展示展销中心,发挥联盟数字化平台作用,加强联盟成员国商协会的交流合作,促进和服务对外贸易、产业链开放合作等方面进行座谈交流。之后,杨绪超一行到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展销中心、内蒙古德昇绒毛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就内蒙古自治区“名优特”产品拓展联盟成员国市场、助力企业“走出去”开展调研。
供应链物流 迈入5.0时代
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中国西部地区腹地,是支撑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陆海大通道。今年一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3+2”省(区、市)经新通道进出口规模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
与此同时,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输货物突破50万标箱,同比增长71.6%。班列运输货物增速持续攀升,进一步畅通中国西部与全球连接的物流新路径,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提供强劲动能。
通道的繁荣,意味着产业的交融。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输货物结构的日益丰富,有力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例如,百色、柳州、南宁等城市发往钦州港等港口的石料、汽车零配件等货物增幅较大,不仅带动上游原材料开采与加工产业,也推动下游汽车制造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进。同时,自钦州港发往百色、昆明、重庆、贵阳等西部地区的铝矾土、原煤、菜籽油等货物累计达24.5万标箱,同比增长59%。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为西部地区相关制造业、加工业提供坚实支撑,激发产业新活力。这种“通道+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国际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迈进。
供应链是企业的筋骨血脉,也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毕马威在《供应链物流5.0——构建全域数智供应链物流体系》报告中指出,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供应链物流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多重驱动因素,如社会变化、全球化、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低碳环保,正推动着供应链物流向5.0时代迈进。
在此背景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推动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例如,刚刚上线的“渝贸通数智贸易平台”为西部地区生产性企业和贸易企业提供贸易综合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政策优势,降低运营成本;重庆“物流数智供应链运营管理平台”通过“统一门户”和“统一订单”的功能开发,构建高效的物流数据处理体系,为客户提供数字化、一体化物流服务。
从南至北、由西向东,“13+2”的格局让西部陆海新通道走向“合纵连横”。穿梭腹地的群山峻岭,驰骋大洋的碧波浪涛,这一钢铁驼队载着西部的智慧,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