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8版:专题 上一版3
第A8版            专题
 
今日关注

2025年5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阪世博会:中日经贸合作新契机

——对话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所长小野寺修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张伟伦

4月13日,以“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为主题的日本大阪世博会正式向公众开放。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以下简称“JETRO”)北京代表处所长小野寺修近日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举办此次盛会,不仅意在展示其在科技与环保等领域的最新成就,汇聚全球发展成果,同时也期望为中国和日本的合作开辟新的机遇与广阔平台。他特别提到,在大阪世博会上,中日双方可以在绿色能源、智能城市、健康医疗等多个前沿领域找到合作点,这将极大地促进两国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未来的双边关系注入新活力。

小野寺修介绍,大阪世博会标志性建筑“大屋顶环”(The Grand Ring)以其巨型规模和精湛工艺,成为全球最大的木结构屋顶,总面积超61万平方米,离地面高度约20米,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个长达2公里的环形建筑环绕整个世博园,登上“大屋顶环”,不仅能俯瞰162个海外馆,20个日本国内馆,还可远眺大海,欣赏绝美日落。各展馆也将围绕全球当下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共同探索未来社会的模样。

“中国馆是大阪世博园第一个开工建设的大型外国自建馆,也是用地面积居前列的外国自建馆之一。聚焦中国历史、中国与自然的关系,中国馆展示了众多前沿技术,如机器人、来自月球的土壤等,深度探讨自然、社会与技术的关系,与本届世博会主题高度契合。”谈及中国馆,小野寺修难掩赞叹。他表示,在中国馆筹备过程中,JETRO 与负责组织中国馆的中国贸促会(CCPIT)进行了密切合作,JETRO执行副总裁出席中国馆落成典礼仪式。

据介绍,JETRO是本届大阪世博会的重要组织机构,在促进企业和投资者参与2025年大阪世博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参展商提供了广泛服务和支持,有效促进了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

小野寺修表示,日本与中国文化渊源深厚,书法、汉字、佛教以及冶金、木制建筑设计等技术都体现着两国文化的紧密联系。特别是中国馆外立面展现的竹韵书简风格,让日本民众倍感亲切。中国馆所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等内容,也与日本文化有着共通之处。“中国馆不仅能让日本人洞悉两国文化的共通历史,还能了解中国在技术等新领域的发展,是增进两国相互了解的绝佳窗口。”

“当前全球面临着AI 革命、技术发展、气候变化以及地区冲突等诸多挑战,世博会作为 ‘未来实验室’,将促使各国共同思考应对之策,寻找人类发展的方向。”小野寺修介绍,世博会汇聚了全球158个国家展示各自特色与技术,众多日本企业展馆也将展出前沿技术,各类企业在参与世博会的过程中能碰撞新思想、新灵感,共同为解决未来社会面临的问题贡献力量。

对于世博会为中日经贸关系带来的机遇,小野寺修充满期待。他认为,2025年大阪世博会不仅是一场全球文化与科技的盛会,更是中日经贸合作升级的重要契机。例如,日本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国际投资经验,中国则具备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日本企业可以加大在中国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绿色能源等领域的投资;中国企业也可以通过投资日本的科技研发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获取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双方还可以共同投资第三方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等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从技术交流层面来看,此次世博会上,日本众多企业展馆,集中展示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中国企业则在 5G 通信、电子商务、大数据处理等领域拥有显著优势。通过在技术层面的深度交流,双方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在贸易合作方面,中日企业可以利用世博会平台直接交流对接,拓展贸易渠道,探索新的贸易模式。”小野寺修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