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推动绿色产业 加强互联互通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朗月
![]() |
图为阿尔山景色 郭柏林 摄 |
8月29日至9月1日,2022中国(兴安盟)绿色产业博览会暨(阿尔山)口岸国际商品博览会线上展会举行。
本次博览会以“绿色发展、国际合作、互联互通”为主题,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兴安盟行政公署、内蒙古自治区贸促会联合承办,旨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扩大与东北亚国家的广泛联系与务实合作。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本次博览会主要展示了兴安盟大米、牛肉、有机羊肉、阿尔山矿泉水、突泉小米等重点商标产品,沙果干、奶制品等绿色食品以及家具、珠宝、刺绣等特色产业。
本次博览会期间举办了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两个国内贸易专场洽谈,蒙古、日本、韩国3个国际贸易专场洽谈活动,兴安盟50余家绿色产业代表性企业,并与40余家来自蒙古国、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的国际采购商、80多家国内采购商开展线上展洽活动。
在本届博览会上,兴安盟行政公署、兴安盟商务口岸局、科右前旗商务局分别与中国商业联合会、广州食品协会、广东进出口商会、威海进口商会签订了泛口岸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绿色农畜产品采购协议、广东产业集群入驻兴安盟东北亚国际商贸城协议、日韩商品入驻兴安盟东北亚国际商贸城协议。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兴安盟坚持“守绿换金”,大力发展以全域、全季、全民、全业态、全要素旅游为主导的绿色产业,力求工业新型化,农牧业高端化;坚持“添绿增金”,着力补齐生态建设短板,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互动双赢;坚持“点绿成金”,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建成内蒙古首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造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样板;坚持“借绿生金”,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全盟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和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达到1010万亩、占总耕地的54%,兴安盟牛肉、羊肉、大米、小米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兴安盟大米”获评“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
在同期举办的兴安盟绿色产业暨泛口岸经济发展论坛上,围绕发挥兴安盟绿色生态优势口岸优势开展产业合作、推动兴安盟打造成为国际知名东北亚商贸集散中心等方面,多名专家为兴安盟绿色产业和泛口岸经济发展出招。
兴安盟行政公署副盟长刘敏表示,兴安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文化厚重、政策优惠,充满着无限商机。当前,兴安盟正全力打造玉米、大米、肉牛、奶(乳)、羊、马、文化旅游、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和“三品”(食品、药品、饮品)等十大重点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希望以此次博览会为契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兴安盟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示范区。
今年年初,兴安盟盟长苏和表示,兴安盟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持之以恒,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兴安盟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全力以赴调结构、转动能、提质量,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据苏和介绍,兴安盟着力打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加快培育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让旅游全域火起来、四季热起来;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力争年内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2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达到60%以上。
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兴安盟将扩大内需作为有效应对的根本立足点,以更大力度扩投资、促消费,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同时,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主动作为、攻坚克难。这些努力在此次博览会上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