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我国资管行业数字化转型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东洋
“近几年来,全球资管市场快速发展,我国资管市场也发展稳健,取得很大成效。”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近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夏季峰会上表示,去年年底,中国资管规模达到13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我国的资管机构实力也在逐步提升,在全球资管500强中,有30家中资资管机构位于前200强。
肖钢表示,评价世界资管机构500强或者强大的资管机构指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是数字化转型,全球排名靠前的资管机构都是数字化转型比较成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客户需求。现在理财客户、投资客户线上投资意愿不断增强。二是产品管理。现在管理的产品数量、类型以及账户越来越多,复杂度很高,靠人工难以完成。三是投资绩效。提升投资者的体验、提高投资绩效,要靠数据驱动、科技赋能,特别是做一些复杂权益产品。四是风控合规压力越来越大,要依靠科技来发挥实时预警、风险管理前移的作用。“未来,我国资管机构要成为头部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从过去依靠专家经验型的资产配置到数字化资产配置。”
与会人士称,与国外资管机构数字化转型相比,我国资管机构数字化转型相对较晚,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数字化转型战略不是很清晰,特别是资管机构对本机构的业务定位和规划缺乏很清晰的思考;二是普遍存在数据质量不高问题,包括内部数据、外部数据,因此数据治理存在不少的问题;三是资管机构的业务流程和应用系统很繁杂,不同业务线、业务流程和运营系统是相互分割,存在把原来线下业务简单复制到线上的问题,并未改进流程、客户体验;四是技术架构上也存在落后的问题。
对此,肖钢建议,我国资管机构数字化转型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制定数字化资管长期战略目标,一家资管机构的价值观、文化一定要统一、持续。其次,要加强数据中台的建设。把内外部的数据整合起来,实现数据的线上化、集中化、标准化、标签化、图谱化。再次,要打造智能化的投研一体化资管平台。投研、产品设计、客户营销等都可以在一个平台运作,并可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和投资绩效归因。再其次,要精准刻画客户。资管机构要通过大数据建立客户动态风险模型。最后,还要按照个性化、动态化、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加强数字化资管人才培养,更好提升资管行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