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领域要做好专利挖掘工作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钱颜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汽车产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成为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日前举办的2022汽车知识产权网络研讨会上,商汤科技集团知识产权副总监刘婵表示,随着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相关技术与汽车产业的高度结合,知识产权成为车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加强自主品牌创新能力、提升专利质量,是我国新能源车企共同的目标。
“全面开展智能驾驶领域专利挖掘工作,需要构建技术维度和法律维度的结构性思维,体现企业在专利布局方面的专业性。海外布局需要重点调查以下方面:公司产品、技术服务的出海情况;客户产品出海情况,客户在国内购买,但搭载在其产品后销往国外;行业通用技术和行业热点国家情况;竞争对手产品出海情况等。”刘婵介绍说,具体而言,未来3到5年潜在市场在何处,知识产权就应该布局至此。应对海外环境,应当考量的因素有:一是专利类型和特点,指标准专利、侵权检测性强的专利、针对竞争对手海外市场布局的专利;二是市场容量和客户需求,应抓住全球主要市场和新兴市场,主要发达国家的专利布局需要尽量全面;三是竞争对手因素,具体是竞争对手市场地位、竞争对手专利布局等;四是法律环境,专利执法是否倾向维护权利人利益,是否能够顺利颁发禁令等;五是布局成本,主要包括专利申请与维护成本、诉讼成本等。
刘婵表示,知识产权管理应基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不应直接照搬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首先,知识产权部门或知识产权工程师要配合研发部门,实施专利布局、专利挖掘,做好专利侵权防控,针对风险专利指导研发部门做侵权规避设计。其次,配合供应链部门和商务部门的工作集中对合同知识产权条款进行审核,确认合作方式。在采购产品、技术、硬件时综合考虑知识产权情况,帮助供应链部门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侵权责任的承担。再次,配合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设定保密协议、竞业限制条款。最后,配合公共关系部门就知识产权成果进行宣发。
“在侵权风控方面,应从侵权风险制度及流程建设开始把握,主要工作包括管控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制定并落实侵权风控制度及流程;供需链风险排查;部门内培养侵权风控业务能力,公司内培养研发人员侵权风控意识。”刘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