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如何应对欧洲通胀和能源短缺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郁清漪
在欧洲通货膨胀压力下,欧洲央行的主要任务是维持欧元区价格稳定、保持中期通胀在2%水平上。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7月21日,欧洲央行公布了应对通货膨胀的两项措施:第一,将再融资业务利率、边际贷款利率、存款便利利率三大关键利率上调50个基点,即自7月27日起,上述三大利率将分别上调至0.5%、0.75%和0.00%。第二,批准传导保护工具(TPI),以支持有效的货币政策在整个欧元区内顺利传导。
疫情下全球经济的需求导致全球能源供给缺口较大。因此,自2021年下半年起,欧盟连续出台一系列指导措施以应对能源短缺。
2021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布能源价格通讯文件,制定应对能源价格攀升的“工具箱”。短期措施包括:(1)向脆弱人群提供紧急收入支持用以支付高昂的能源费用、实施保障措施或暂时推迟账单支付以避免脆弱人群遭遇断电;(2)针对脆弱人群,降低对电力和天然气零售价格的税收;(3)在符合欧盟国家援助规则的条件下对企业进行援助;(4)加强市场监管;(5)加强与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国和消费国等国际合作伙伴进行对话,以促进天然气贸易。中期措施包括:(1)发展能源储备能力,探讨成员国联合采购天然气储备以集中力量建立战略储备;(2)支持绿色转型的公平性,保护欧盟消费者;(3)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的投资。
2022年3月,欧盟委员会提出“可再生能源欧盟”框架计划,主要有开源和节流两大支柱。第一,天然气供给多样化。第二,加快清洁能源转型。欧盟委员会还提出一项关于冬季天然气储存的立法提案,要求成员国确保到2022年11月1日前,天然气存储率达到80%,并在接下来几年中增加到90%。储备场所的经营者应向成员国报告储备水平,成员国应每月监测储备水平并向欧盟委员会报告。
今年7月20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为了安全的冬天削减天然气”计划,即欧盟成员国在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间自愿将天然气需求减少15%。通过在这段时期内使用其他替代性燃料储存更多的天然气。成员国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减少天然气需求,优先考虑转向可再生能源或更清洁、碳密集度较低的能源;在避免长期碳锁定的情况下可以改用煤炭、石油作为临时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我国外贸企业借助行业协会的作用,应对欧洲市场需求收缩和市场信心不足风险。疫情下全球市场整体需求不足,欧元汇率下降使欧洲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国际商务旅行和参展限制等因素,对外贸企业维护老客户、开拓新客户造成阻碍。行业协会应主动发挥作用,及时发布欧洲市场信息动态,利用数字技术组织线上展会,加强中国与欧洲相关产业的沟通与联系。我国外贸企业还应加强金融工具的应用,如在欧元汇率较好时办理远期结售汇锁定汇率。生产型外贸企业还可积极探索向内贸转型。当前我国疫情已得到控制,经济稳步恢复,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凸显。外贸企业可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做好消费圈层细分和精准营销,如将原本出口西欧市场的产品对标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群,将原本出口中东欧市场的产品对标我国城镇和农村地区,可以抵消欧洲市场的风险。
(作者系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专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