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7版:代言工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7版            代言工商
 
今日关注

2022年7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资便利店需发力精准营销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李盛丹歌

“2021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近日正式发布。榜单显示,本土品牌易捷、美宜佳、昆仑好客,门店数量均超过2万家,位居前三位。与上年相比,三大日系便利店品牌罗森、全家FamilyMart、7-11依然在“十强”之列,但名次有所下降。本土便利店品牌已迎头赶上,外资便利店面临较为严峻的竞争态势。

便利店的兴起是人们消费习惯改变和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的反映。作为新零售概念下的重要渠道,便利店被视为零售和消费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一些便利店甚至承载了快递收发、政务服务等功能,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连锁便利店基本可以分为以罗森、全家FamilyMart、7-11为代表的日系便利店,以中石化易捷、中石油昆仑好客为代表的加油站便利店,以美宜佳、便利蜂为代表的本土连锁便利店,以及互联网企业涉足的京东便利店、天猫小店等。

近年来,面对本土便利店的攻势,外资品牌的扩张方向不断下沉,开始瞄准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据报道,2021年8月份以来,罗森便利店先后入驻河北唐山、安徽芜湖以及江苏南通等多地,布局近20家门店;7-11则在山东德州、云南昆明等地开店。一线城市的便利店已日趋饱和,店铺租金、人力成本等挤压利润空间,而二三四线城市的便利店拥有更多因地制宜的机会,面向更多的潜在人群发力,培养和开拓新用户群体。

对于外资便利店来说,想要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比拼的不仅仅是门店数量,而需更多地发力地域精准营销,走差异化竞争路线,不断推出爆款产品,发展便民服务,从而提高品牌认可度和用户黏性。

此外,随着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不仅“线上+线下”的购物模式逐步成为新赛道,无人零售便利店的技术也越发成熟。传统便利店也得努力求变,抓住数字化趋势进行转型升级,在创新服务中求发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