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违反保修法规 小米手机在意大利遭处罚
来源:中国贸易报
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公司前段时间在意大利被处以320万欧元(约2176万元人民币)的罚款。意大利竞争监管机构表示,当产品(还在保修范围内)出现划痕或其他轻微缺陷时,该智能手机制造商拒绝维修,损害了消费者的权利。小米对此回应称,小米已经注意到意大利竞争管理局的决定,并正在评估其背后的原因。小米一直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并遵守经营地点相关法律法规。小米致力于为每一位意大利用户提供尽可能完善的售后服务体验。
高端化和国际化是小米近些年来持续加码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小米全球化业务、尤其是境外市场在相当时期都保持了强势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小米在境外市场收入16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7%,占总收入的49.8%。
不过随着海外版图不断扩张,小米国际化战略也在遭遇越来越多的“坎儿”。其中,典型的案例是小米在印度被罚。今年初,印度财政部曾在一份声明中称,在调查发现有逃税行为后,向小米科技印度子公司发出通知,要求向该公司追缴65.3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7亿元)税款。当时小米方面进行了回应:小米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并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
从意大利对于国际巨头的动作来看,小米并非唯一遭遇处罚的手机头部企业。2020年以来,意大利竞争管理局以不同原因对苹果、亚马逊、三星、谷歌等公司都开出过罚单,其中对亚马逊曾处以高达11.28亿欧元的罚款。可见,虽然小米被罚,但意大利大概率并非单独针对小米。
道琼斯公司风险合规专家石龙新表示,从监管机构发布公告中可以看出,意大利竞争监管机构认为,小米产品出现问题时,采取的解决方案是反复维修,而不是更换有缺陷的物品,从而反复剥夺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没有尽到迅速维修补救的义务。根据当地《消费者法典》规定,经销商对出售的商品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负责,消费者购买到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应该与经销商联系,消费者与经销商存在契约关系。而在意大利的小米公司取消了经销商售后服务模式,从而导致维修不及时的现象出现。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王一石表示,近些年来,中国头部企业发力国际化的案例越来越多。出海过程中,应全面了解属地法律和市场生态,避免违反当地的相关规定,遭受不必要的罚单和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意大利反垄断监管机构针对小米公司在意大利违法行为处以400万欧元处罚,因其积极配合调查,罚款金额降至320万欧元。”石龙新表示,企业在海外开展项目面临行政处罚时应尽量积极配合,合适的应对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处罚风险或减免罚金。(穆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