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成中国品牌出海“关键市场”
来源:中国贸易报
本报讯 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报道称,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为全球大大小小品牌生产商品,然而,其“世界工厂”的形象在近年已悄然转变,不再停留在制造层面,而是从幕后走向台前,创建面向海外市场的品牌。人口庞大的东南亚市场是不少中国品牌的必争之地,无论是科技产品、服装还是旅游、餐饮,都可见到它们的身影。
报道称,数码时代和“Z世代”年轻消费群体,为中国品牌甩掉旧包袱,带来新机遇。无论是小米的智能产品,还是抖音(TikTok)的短视频,又或是腾讯的线上游戏,各种新时代的硬件、软件都可见中国品牌的足迹。
报道引述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市场学副教授关冲的话称,针对“Z世代”消费者的策略有助于克服“中国制造”所面对的挑战,因为这一代人一般较不在乎原产地,而更重视产品是否创新,价格是否负担得起。相较于老一辈,新一代人对“中国制造”的观感更加正面。
关冲说:“物美价廉是中国品牌具有的优势之一。与其他品质和创新概念类似的商品相比,它们的价格可便宜20%,甚至50%。它们也提供超乎想象的服务水平和赠品,如海底捞的服务,以及希音的30天退货规定等。”
报道称,毕马威中国零售及消费品行业战略咨询总监何颖和中国零售及消费品行业战略咨询服务合伙人孙国宸指出,与日趋成熟的欧美市场相比,东南亚这个新兴市场蕴含巨大潜力。东南亚不仅是中国品牌重要的供应链和贸易伙伴,也是出海的关键市场。他们认为,伴随着中国品牌成长的新一批东南亚消费者,从认识、购买中国产品,到熟悉中国品牌,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
据报道,中国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品牌出海研究报告》显示,为了摆脱低端制造的刻板印象,“中国制造”从产品出海升级为品牌出海,输出高附加值的中国品牌,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报道指出,中国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中国品牌可以国内的营运经验为借鉴,把优良商业模式复制到海外市场。专家建议,从数码营销到建立销售网络,中国品牌可调整商业模式,把它们移植到东南亚,抢得市场先机。此外,这些品牌多年来建立的完整供应链,完善的基础设施可快速支持公司的海外发展,帮助它们开发迎合东南亚市场的本土化产品。 (毛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