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贸促会举办RCEP背景下供应链转型线上研讨会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海粟
为帮助中国企业充分利用RCEP政策红利,有效应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上海市贸促会、上海国际商会日前举办“RCEP背景下供应链转型”线上系列研讨会,邀请来自普华永道、上海市商务委的专家代表解析RCEP框架下供应链生态中的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上海市贸促会副会长杨东升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能源危机等国际事件的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受到了空前挑战。在此背景下,RCEP的加速建设及有效实施变得更为紧迫和重要。此次活动旨在帮助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引导企业用足用好RCEP优惠政策。
RCEP会进一步促进区域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融合,激励区域内的企业,依托各成员国的比较优势,进行跨界整合,优化布局,提高综合生产力和产品的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各成员国的企业都有机会凭借自身优势参与并不断提升在区域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格局。
企业在看到RCEP带给企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正视RCEP生效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即进出口关税降低,促使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生产的产品更具有价格竞争优势。此外,原产地累积规则也会进一步加深区域内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对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普华永道亚太区转让定价服务主管合伙人、美国跨国企业业务部主管合伙人原遵华表示,目前企业真正面对的管理危机主要是投资、管理、物流、财税成本、出口管理和贸易合规方面的风险不断攀升,使得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供应链生态以及供应链生态中的企业经营者面临着重大挑战。普华永道将供应链转型调整为公司的战略中心之一,集中各个行业和业务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共同探讨如何合理应对供应链所带来的风险,协助企业转型。
上海市商务委自由贸易发展处副处长周乐晔在解读RCEP政策时提到,上海市为高质量落实RCEP提出6大方面22条措施,其中包括拓展面向RCEP的多元化国际市场、积极发展特色服务贸易、加大对RCEP成员国的投资促进力度以及利用原产地规则优化产业链布局等。
周乐晔建议,企业用好原产地区域的规则,深度参与产业链供应链动态调整。比如在汽车行业,近10年来亚洲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一个区域汽车市场,特别是东南亚的汽车市场保持了较高的增速。RCEP带来的汽车和零部件关税降低,将有效帮助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释放我国汽车企业产业链层面的优势。同时我们保留了大部分整车的进口关税,给国内的汽车行业发展保留了一定的空间。同时要熟练地掌握原产地证书的申报程序、证明材料等等要求,完善自己企业的业务流程,积极从RCEP中获益。“原产地累计规则尤其有助于中小企业克服单独增益有限的困境,从自贸协定中获益。”
此外,企业可充分利用RCEP优惠税率,享受贸易红利。进口方面,企业将以更低的成本进口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日用消费品、医药和护理设备,以及进口设计研发、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可适当扩大集成电路的部件、医疗器械等领域产品进口,扩大纺织品、食品和高端消费品等产品的进口。在出口方面可以结合上海的优势产业,扩大出口规模。比如化工产业领域,在RCEP框架下,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对从中国进口的将近90%的化工产品实行零关稅。在农产品方面,日本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RCEP生效之后,我国对日本有出口优势和潜力的众多的农产品都将实现零关税,包括禽肉、虾、蟹、豆、番茄等食材,还有柑橘、柚、梨、樱桃等水果以及部分的果酱果汁、花卉、香料、咖啡、葡萄酒等。具体关税税率可以通过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RCEP最优关税查询系统”进行查询。
普华永道综合商务咨询服务合伙人袁伟、国际贸易服务部主管合伙人聂清对RCEP背景下企业国际化转型路径进行分析时介绍,驱动企业转型的关键转型条件主要是成本较低(劳动力、物流、土地、税务等),产业政策、营商商环境和监管环境更为契合与稳定,更为贴近海外客户/市场,与目标市场(比如美国)有更为优惠的贸易协定,更为贴近原材料或上游供应,利于建设国际化研发、品牌或管理形象(海外总部)等方面。目前,一部分电子制造产能正由中日韩向以越南为主的东南亚国家转移,有效利用东南亚国家本地优势,更好供应企业的下游客户,这属于产业链转型中非常合理的商业重构。比如,苹果供应链正在加大在东南亚的投资力度。他们建议企业善用RCEP和各国优势,在区域范围内布局跨境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