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7版:代言工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7版            代言工商
 
今日关注

2022年7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研发是抑制动力电池原料涨价的根本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东洋

中国汽车市场出现回暖迹象,但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仍呈上涨态势。近日,在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与会专家、企业家就电池原材料涨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近年来,碳酸锂、镍、钴等动力电池原材料的价格总体大幅度上涨。如碳酸锂的价格在2020年6月是4万元至5万元/吨,到2021年9月涨到14万元至15万元/吨,到2022年4月价格涨到约48万元/吨,尽管之后价格出现小幅度回调,但目前仍然处于高位。再如钴的价格自2021年4月触底反弹后开始一路上扬,到2022年3月达到约55万元/吨,之后进入下行通道,6月降至40万元/吨以下。这些上游原材料涨价压力传导到动力电池企业,电池要涨价;再传导给整车企业,整车要涨价。最后的结果是,电池企业、汽车企业、消费者共同为上游原材料涨价买单。

在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小明看来,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问题的核心在于供求关系。每个产品的扩产周期不一样,有的电池扩产跟不上电池需求增加的速度,这就导致部分原材料涨价很快,如磷碳酸锂、石墨等。去年,几乎所有电池厂的采购工作都很难做,到处抢原材料,这是不正常的状况。

在真锂研究创始人、总裁墨柯看来,锂资源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引发产品价格的修正。锂电金属资源以美元计价,与美国的CPI形成高度正相关的关系。另一方面,电动汽车市场去年到现在需求大爆发,导致供给偏紧,甚至有时候供给会短缺。

“5月美国CPI升到8.6%,6月达到8.9%,还在继续往上走,碳酸锂的价格未来有可能会继续坚挺。”墨柯说,另外,国内需求预期依然非常高涨,从动力电池创新联盟5月份发布的电池产量数据来看,中游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58%,大大超出上游锂源和下游电动车的销量情况,这就意味着生产预期非常旺盛。他预计,今年碳酸锂的价格可能会突破下游的心理极限,即50万元/吨。

如何应对上游原材料涨价?比克集团原总裁廖振波表示,动力电池原材料很多来自进口,因此,要采取一些国产替代原料,甚至寻找更好的、能够满足电池企业需求的材料,这样使得成本下降,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这也是行业的普遍做法。同时上游企业在涨价以后,要控制好自身企业规模化生产以及各个环节的成本,做好精益化生产,满足下游企业对性能、性价比的要求。

徐小明表示,应对原材料涨价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积极与上游的原材料端、大宗产品端紧密合作,通过降低风险控制上涨幅度;二是通过扩大产能和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加大技术研发,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

赣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区汉成也表示,技术研发对于控制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非常重要,当前市场对原材料的需求会驱动探勘技术、提炼技术和冶炼技术提升。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回收体系,为后续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