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花开廿五载 香江潮涌起新航
——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再上新征程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陈亨达
![]() |
作者系香港中国商会常务副会长、香港经纬集团副主席 |
2022年7月1日,香港将迎来又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这个消息振奋了香港各界和全国人民。紫荆广场,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隆重热烈的喜庆气氛洋溢于维港两岸。
依然记得,2017年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之时,作为活动主办方之一香港中国商会的常务副会长,我也有幸参与庆祝活动的筹备,为香港回归二十载献礼。长期以来,习主席心系香港,中央对香港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香港发展。习主席曾充满深情地讲到, “香港发展一直牵动着我的心。”
国家对香港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也日益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为世界各国带来共赢新机遇。
按照《纲要》,将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香港将巩固和提升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合作目标包括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专业服务和创新及科技事业发展,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
——金融业的外闯与互通
国家的改革开放是香港快速发展的最大机遇。背靠祖国,是香港保持繁荣的最大底气,可以使亚洲第一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香港财政储备从回归之初的3700亿港元增长到现在的9000多亿港元。亮眼数据,显示出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的发展进步。全球 100 家 最 大 银 行 之 中,73 家在港设有业务,香港的对外交易量占全球比重非常之大。 同时大湾区正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资讯科技等,私募基金氛围浓厚,香港可为这些产业提供成长资本。
根据《纲要》,大湾区从三个方向发展金融产业: 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并由港、澳、穗、深四大城市主力推动。同时,香港背靠祖国,人民币国际化是国际金融发展的关键。《纲要》提出人民币在大湾区国际化的做法: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拆借、即远期外汇交易及衍生品、理财 产品交叉销售业务;企业跨境发行人民币债券;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逐步增加投资对方的金融产品。
此外,推动区内基金及保险等跨境交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香港机构投资者可募集人民币投资私募和创投基金;香港亦可开发更多离岸人民币、大宗商品等风险管理工具。大湾区金融业最大机遇是人民币国际化。香港将维持并提高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在大湾区以至全球的光芒会更加耀眼。
从1997年至2022年的25年间,香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深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更多地分享了国家平稳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红利。
“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
背靠祖国,面向世界,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必将绽放更加绚丽的光芒,香港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