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要形成合力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贸易报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次迈出新步伐。《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的印发,是继去年出台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方案后,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大湾区建设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必将对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推动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新发展阶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沙方案》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他认为,《南沙方案》里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湾区”“港澳”和“世界”。要理解这三个词,必须考虑我国开放发展的大背景。不久前,我国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其实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基础。因此,无论是横琴、前海,还是南沙,发展建设都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考虑的,而不仅仅是一个地方发展项目,不仅仅是广州的项目、广东的项目、大湾区的项目,而是国家的项目。根据中央部署,横琴主要对接澳门、前海主要对接香港,南沙既对接香港,也对接澳门,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把南沙打造成大湾区建设的标杆。
郑永年表示,“面向世界”和“全面合作”,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全面合作”是“面向世界”的前提。具体来看,全面合作也是分层次的。
首先,湾区内的各个城市要合作,内地九座城市要与港澳合作。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合力,才能走向世界。
其次,在全面合作中强调要实现全方位的规则对接,因此《南沙方案》涉及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合作、青年创业就业、宜居宜业宜游等方面。
“改革开放的成功秘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国际接轨,通过开放倒逼改革,通过自我改革实现与世界接轨。过去的开放中,我们的货物、商品实现‘走出去’了,而现在,我们要实现‘面向世界’,是时候实现规则的对接了。”郑永年表示,分析具体条文可以看到,《南沙方案》中提到的企业所得税的问题、个人所得税的问题,都是与世界对接的体现,也给企业与人才带来真正的获得感,这样才能让南沙真正实现与港澳的“全面合作”,为南沙“面向世界”提供足够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的国际竞争已经成为人才的竞争。如果只是引入资本、技术,没引进人才,可能就只是为了套利,利用这里的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只有人才来了,这才是真的‘引进来’。”郑永年说,“面向世界”“全面合作”,必须有具体的、可见的、有获得感的政策支撑,才能真正地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落户大湾区,从而提升整体的竞争力。
郑永年还说,当前,中国同时申请加入CPTPP和DEPA,并为此做了积极准备。过去在申请加入WTO时,我国为此系统性地修改了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以便和国际接轨。CPTPP和DEPA实际上比WTO规则更开放,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可以从《南沙方案》做起,“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姿态,而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在国际上履行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因此,南沙、横琴、前海的开放,正是中国新一轮开放的重要抓手。”
(毛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