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期盼中欧投资协定早日生效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凡
普华永道中国日前在“中欧投资协定对企业影响和实施展望”线上研讨会上发布了由中国贸促会和普华永道中国共同调研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实施展望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七成受访企业对中欧投资协定生效后的行业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
经过调研发现,中企赴欧投资存在以下特点:
从投资规模来看,现阶段中国对欧盟投资规模仍较小,且多集中在制造业。展望未来,48%的受访者表示将在三年内考虑在欧盟投资。其中,18%表示将在三年内投资,30%正在评估机会。这从侧面反映出未来中国对欧盟投资的增长空间较大,高水平经贸安排对进一步释放对欧投资潜力至关重要。
从投资主体来看,民营企业在现有投资中发挥较重要作用,在已投资欧盟的受访企业中占比为67%。
从投资目的地来看,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是前三位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在对欧盟有投资计划的中国企业中,56% 计划赴德国投资,40% 以法国为投资目的地。从欧盟层面看,德法两国在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投资动力来看,获取市场、优化产业链布局是中国企业投资欧盟的主要动力。在对欧盟已有投资或有投资计划的受访中国企业中,61%的受访者表示旨在获取欧盟市场,为已有产品或服务扩大客户群;49%则表示希望通过投资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报告显示,企业界认为,中欧投资协定签署生效对中欧双边投资而言机遇大于挑战。58%的在华欧盟企业和46%的受访中国企业认为协定签署生效将为双边投资带来积极影响,企业将从中受益。从长远看,中欧制造业和服务业预计均可受益于中欧投资协定。
尽管欧盟市场开放程度高,但中国企业在对欧投资过程中仍面临市场准入门槛及准营、技术壁垒限制。报告显示,在已投资欧盟的受访中国企业中,有44%的受访者表示落地经营受限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39%受市场准入限制影响,认为东道国法律法规及安全审查过严、存在技术壁垒的企业各占25%。特别是在欧盟加快调整外资安全审查领域政策的背景下,企业对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方面的诉求主要集中在合规经营的管理引导、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和风险预警服务等方面。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国和欧盟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深化经贸合作、共促双向投资既是双方合作共赢的需要,也是维护全球化和多边主义、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应有之义。报告显示,中欧投资协定冻结对企业投资计划存在一定影响,且对中国企业投资欧盟的影响或将大于欧盟企业的对华投资,
为此,报告对未来促进中欧投资合作提出政策建议:以制度型开放和营商环境优化为主线,吸引欧盟企业对华投资;以绿色和数字经济领域为突破口,推动中国企业对欧盟投资;以健全的多双边投资机制为保障,共拓第三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