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东洋
“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近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第六场“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
王志刚表示,这十年,我们坚持“四个面向”,形成了支撑发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创新发展新的战略格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们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面向经济主战场,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带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超级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推动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战略必争领域补短板、强能力,支撑港珠澳大桥、川藏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深海油气、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核电技术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组织全国精锐力量开展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在疫苗、药物、检测试剂等方面取得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有力支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创新药物、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先进诊疗技术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高质量的创新成果。
数据显示,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
“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王志刚表示,十年来,我国实施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与16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关系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加快铺就。在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人类生命健康等领域,与世界各国的联合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中国科技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王志刚介绍,这十年,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供给、科技支撑和新的成长空间,在产业、企业、区域、重大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作用。
一是科技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技术突破打通了我国新兴产业的一些堵点,太阳能光伏、风电、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先进储能等产业规模也居世界前列。二是科技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持续20多年“三横三纵”技术研发,形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较为完备的创新布局,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三是科技支撑重大工程建设。特高压输电工程、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复兴号高速列车投入运行,这一系列重大工程都是由重大技术突破带动形成。四是科技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76%以上。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十多年前的4.9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33万家。五是科技促进区域创新发展。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引领辐射作用不断增强,三地研发投入占全国30%以上。169家高新区聚集了全国1/3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1—4月,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8%,表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六是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技术创新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塑造更多发展新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王志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