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系统思维重塑外贸企业防灾减灾能力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刘国民
今年前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长三角外贸企业供应链受到影响,再次凸显外贸企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当前,外贸企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明显超越了一些企业开展防火防震宣传、讲座、演练的范畴,因为疫情不同于地震、水灾等单一性灾害,它带来的影响具有复合性、多样性特征,影响所及不只是供应链,还包括人员、市场、办公场所和交通线路等,需要企业进行更深入的总结和提升。
置身其中,外贸企业不能再把防灾减灾看成政府部门的主业、自己的副业,不能再把专心赚钱看成企业的唯一目标,而是要把防灾减灾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论的思维,不再只是把防灾减灾相关事务当成本、支出,而是将其看成一种收益。从而让外贸企业建立一种更系统、更完整的发展观:快速拓展市场份额和铺开分支机构固然是一种得分科目,企业在防灾减灾方面的韧性同样也是一种得分科目。如果只追求前一部分科目得高分而忽略后一部分科目,企业获得的收益总分不可能高,最终只会像偏科的学生那样在考试中难以取得好成绩。所以,企业应当平衡兼顾这些重要价值去发展壮大。
在外贸企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中,员工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当疫情等不可控因素给外贸企业带来供应链、市场等方面影响时,企业一线员工的体会和反应就很直接,也很重要。员工在第一时间和接下来的时段内是很有毅力、很有斗志地直面困难,还是稍作抵挡就放弃努力作壁上观,会对外贸企业的处境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任何一家企业的各项工作都是全体员工分工完成的,包括抵御风险、救灾等事项在内的各项事情不可能由企业主一人完成。举例来说,企业发生火灾时,有的企业其员工第一时间奋力抢救企业重要物品,有的企业其员工第一时间选择观望错失良机,这两种不同反应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差别很大。这也进一步启发外贸企业,在推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中,要把调动员工积极性和斗志作为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需要外贸企业努力强化内部团结,善待员工,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一旦风险和灾害到来时,员工即便想独善其身也会于心不忍,总想拿出更大的毅力和斗志来与困难作斗争。这样的员工多了,外贸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强了。
如果用完整、系统思维重新梳理外贸企业防灾减灾实践,会发现外贸企业需要去改进的远不止这些。但愿更多外贸企业不会白白浪费疫情带来的增强韧性、提升自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