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加速重构技术标准国际竞争与合作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朱聪 安佰生
中美科技博弈已常态化,而俄乌冲突无疑对国际科技经贸体系造成进一步冲击。标准作为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手段,其国际竞争与合作机制也面临震荡。为在俄乌冲突中赢得筹码,美西方阵营与俄罗斯围绕贸易、供应链、专利使用等问题展开激烈斗争,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史无前例的对俄国际制裁联盟。这无疑将强化美西方在中美科技竞争中现有的单边主义机制,阻碍正常的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加速重构国际技术标准竞争与合作模式。
首先,俄乌冲突直接阻碍数字技术的国际标准研发。俄乌冲突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史无前例。俄乌军事对抗的背后,明显可见的有北约和俄罗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博弈。服务于俄乌冲突中的“信息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加紧对俄数字技术出口禁运措施,从官方层面给乌克兰提供指挥、通信等方面的支持。北约国家的科技公司如谷歌、苹果、特斯拉等也深度参与了对乌的技术支持与对俄供应链制裁。5G通讯、大数据、商业卫星、人工智能等现代通信技术服务于军事的国家安全属性超越了其合作共享的经济属性,加速了全球数字供应链和数字生态系统的分裂,导致技术标准的研发工作更加封闭,阻碍数字经济全球兼容性标准的构建。
其次,俄乌冲突冲击了以世贸规则为基础的知识产权规则体系。在俄乌冲突中,俄与制俄阵营围绕专利使用的斗争愈演愈烈。在对俄的制裁措施中,美西方把国家安全、价值观武器作为贸易壁垒的做法推到了新高度。美西方的制裁联盟取消对俄最惠国待遇,排除俄罗斯于世贸体系之外,严重践踏世贸规则。俄罗斯通过拒付“不友好国家”企业专利费的做法,则直接否定了世贸组织知识产权相关规则的国民待遇。目前俄与美西方阵营的专利之争尚为临时制裁措施,若演化为长效机制,将动摇以世贸规则为支柱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体系,阻碍标准化中的知识产权合作,特别是标准必要专利的跨国使用和国际共同研发。
再次,俄乌冲突加剧了国际技术标准合作政治化,破坏国际标准“协商一致”的属性。通过对俄集体制裁,美西方将借机加大力度继续巩固价值观类似标准合作伙伴关系,削弱多边主义的标准制定平台,阻碍全球性的标准组织如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正常工作机制。而美欧之间以价值观为导向的标准化组织,比如美欧“跨大西洋贸易和技术理事会”(TTC)将谋求发挥更大作用。据悉,TTC确认将在今年5月份会晤,探讨美欧在技术领域应对俄乌冲突的战略转向。欧盟或在技术标准领域进一步向美国靠拢,联合向对手国家施压。中国、伊朗、印度等拒绝制裁俄罗斯的国家在参与国际规则标准制定的活动方面可能遭受美欧联手阻挠。
国际标准具有“协商一致”的属性,因而经济利益驱动、私营机构主导是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的主要模式。但是迫于地缘政治压力,不仅主权国家、私人机构也被迫“选边站队”,未来俄罗斯的公司可能被拒绝和其他实体在国际标准制定领域合作,国际标准化活动政治化倾向将日益严重。
最后,俄乌冲突强化了政府和私营部门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深度绑定。向来推崇自由市场的美欧政府将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美欧对俄制裁措施可以与美国《创新竞争法案》中监测竞争对手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进展、加强对国际标准制定企业的补贴等措施,以及欧盟标准化战略中强化欧盟在全球标准方面领导力的措施联动,强化国家力量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对私人企业的引导作用,甚至借此建立西方特色的标准化“举国体制”。政府和私人机构深度绑定参与国际标准竞争,或成为未来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主流。
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标准化竞争中的零和博弈愈演愈烈,更加碎片化的技术标准国际合作模式加速形成。为此,我们应加强研发力度,提高关键数字基础设施标准的质量和自主性,把安全与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中国标准化开放应该落在实处,可通过加快落实自贸区制度创新和国际性标准组织建设等措施,持续提升对世界先进标准开发者的吸引力,建设高水平的标准体系;要善于平衡合作伙伴的利益关切,针对美、欧、俄、日、韩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企业的关切,精准、务实施策,应对美西方阻挠正常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做法,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的国际标准化机制。(作者单位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