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来源:中国贸易报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历经两年时间,仍在继续燃烧和蔓延。337调查、301调查、各项“双反”调查一拨接着一拨:2018年7月,美国正式开始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8月,又对自中国进口的16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9月,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2019年9月,美国对3000亿美元的第一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15%的关税,第二批计划于12月开始加征关税。至此,中美货物贸易的所有商品,或者已经被反复加征关税,或即将被加征关税。
美国政府以不公平贸易之名行遏制中国发展之心,经由这一操作,路人皆知。
在世界经济再度开启衰退节奏的当下,其实不仅仅是中美之争,放眼世界,美欧、欧俄、日韩等等,不同经济体之间经贸摩擦不断。各国都希望能借助各种贸易救济措施、知识产权诉讼甚至上诉WTO等手段,在全球贸易的舞台上为自己争到一杯羹。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自然成为“最受伤”的那一个。
据统计,我国一直是贸易救济调查的最大目标国,已连续20多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多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的涉案金额高达几百亿美元。去年,登上创历史新高榜单的,除了进出口总额、吸收外资金额外,还有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
这些无妄之灾有时带来的惩罚性关税高达百分之几百。前几年,我国的节能灯、大蒜等涉案企业都被罚的“缴械投降”,全行业被挡在了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之外。
然而,只要我们的企业还在为世界输送物美价廉的产品,只要我们的企业还希望在产业链上继续向上攀登,只要我们的国家还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贸易纷争就少不了,就停不下来。
怎么办?
在不断的斗争中,也有好消息接踵而至。近几年,在美国对华铁质机械传动件“双反”案件、新西兰对华镀锌板反补贴案、巴西对华铸铁或钢制轧辊反倾销调查等案件中,积极应诉的中国企业或民间机构都取得了完胜;在中国诉欧盟紧固件反倾销案中,WTO上诉机构支持了中方立场,欧盟被迫修改其反倾销条例。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应对纷争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敢于应诉。只有敢于应诉,变被动为主动,才有可能取胜;只有敢于应诉,才有机会消除双方可能存在的误解,化干戈为玉帛;只有敢于应诉,即使败了,也有机会弄懂自身的差距在哪儿,从此奋力追赶,更加合规地在世界市场上走得更快、更稳。
尽管前路漫漫、道途坎坷,但是,中国的外贸企业在国家、法律界和民间相关机构的帮助下,能做的和应该做的就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希望的那样,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