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园会首个国际组织活动日举办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凡
![]() |
从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可以引起龙卷风的“蝴蝶效应”,到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极端天气、气候变化,都说明气象变化对人类与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5月11日,2019北京世园会迎来的首个国际组织活动日——世界气象组织(WMO)荣誉日活动,就生动地诠释了气候变迁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在活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表示,世园会“气象”与“生态”紧密结合,多年来中国气象局及各级气象部门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文明制度构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在随后的活动仪式中,WMO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通过视频致辞表示,世界气象组织完全赞同世园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的绿色发展理念,并感谢中国气象部门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为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等作出的贡献。
根据WMO全球气候状况声明,2018年,影响近6200万人的大多数自然灾害与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有关,也和生态环境恶化有关。在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引发的社会和经济影响日益加剧的背景下,WMO致力于支持其会员采取具体措施,为整个地球系统(包括生态系统)不断变化的状态提供可操作,可获取和权威的信息和服务。
据了解,本届世园会生态气象展区共分为一馆(生态气象馆)、一园(世界气象组织园)、一站(生态气象观测示范站)和一台(世园气象台)四大展区。
走进生态气象观测示范站时,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共布设了11种气象观测设备,可对20个气象要素进行连续实时观测,其中“天脸”智能观测站等8套人工智能气象观测设备备受关注,集中展示了生态气象观测技术的最新进展。
进入生态气象馆,我们看到,科普手工体验项目、出生日天气大数据项目和趣味答题项目吸引游客纷纷排队体验。有游客说,通过这些有趣的娱乐活动了解到了不少相关气象知识,这些展项体现了气象、园艺(环境)与生活(人类)之间的关系,并传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据悉,当前已经有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本届世园会。在之后的会期内,还会有国际竹藤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森林管理委员会、国际马铃薯中心等国际组织的专题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