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出钱 有智献智 到一带一路上去各展所长
第三方市场合作可以“三赢”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凡
“一带一路”倡议经过五年多的实践,已经进入“工笔画”阶段,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部署更是细化到了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层面,这体现了中国致力于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切实行动和决心。日前,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其网站上发布的题为《合作共赢无边界 共建“一带一路”》的报告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第三方市场合作有着广阔前景。
报告指出,中国将与发达国家紧密合作,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合作模式,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开辟新的合作空间,为国际合作提供中国方案。截至目前,中国已和日本、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正式签署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还与一些国家设立了第三方市场合作基金,如欧洲投资开发银行、法国有关金融机构等。
报告分析了中日、中法、中英3个国家组合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优势。
中日两国关系虽历经起伏,但两国经贸关系与市场合作潜力巨大、前景良好。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经过较短时期的发展已成规模,并成功建立“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等合作机制,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发展做出典范。中日可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金融等领域开展合作。例如,在科技领域,中日于2018年10月26日签署《关于建立中日创新合作机制的备忘录》,双方同意在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框架下,建立跨部门的“中日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包括产业在内的创新及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具体合作。
中法两国间第三方市场合作既需要政府完善机制加强引导,也需要企业在市场中不断摸索,打造标杆项目,加强示范效应。报告说,法国在非洲尤其在非洲法语国家优势明显,在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具有较高科技水平。非洲国家急需提高遏制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而中国在此方面具有产能优势、完备的制造业基础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与法国开展第三方合作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市场。同时中国在亚洲具有区位优势,联合法国技术优势,双方可以携手更好地拓展亚洲市场。中法可在金融、能源、交通物流等领域开展合作。例如,中法两国第三方市场合作联合声明中提到,在交通领域,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加强干线铁路和城市铁路领域的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合作地区和合作潜力。法国高铁技术发展时间早,而中国高铁技术在近些年也取得高速发展,周期及成本优势明显。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极具潜力。
中英两国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发展不仅具备时代发展的机遇,也有中英两国政府和政策支持。报告指出,中英两国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一直走在其他西方国家的前列,曾创下多个“第一”: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第一个向亚投行特别基金注资,也第一个签署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中英两国可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领域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例如与中国相比,英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发展历程长,经验丰富,作为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组织制度完善,并与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合作历史且关系密切。在绿色金融领域,中英两国发展具有良好势头,绿色发展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有关专家认为,第三方市场合作这种国际合作新模式,可以达到“三赢”的效果,一是有利于中国输出产能和工业产品以扩展国际市场,二是有利于发达国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