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4版: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4版            投资
 
今日关注

2018年2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减税“良药”搅动全球制造业格局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特约评论员 荣民

从竞选开始,特朗普“美国优先”主张的意图之一就是促进制造业回流美国。就任总统后,努力使大幅度降税的法案获得通过成为2017年“中心工作”。当税改法案去年年底顺利通过后,特朗普总统自然在日前发布的国情咨文中“大书特书”这项经济刺激政策迎来的首场胜利——“我们大规模减税为中产阶级和小型企业带来巨大解脱”“我们将营业税税率从35%降低到21%,这样美国公司就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竞争”“苹果公司刚刚宣布计划在美国国内投资三亿五千万美元,并增加两万个工作岗位”“很快,汽车工厂和其他类型的工厂将遍开全国各地”……

毫无疑问,美国税改实施后吸引制造业、知识产权和高科技人才的“三重回流”势必产生外溢效应,也必然加剧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未来会形成新一波全球减税浪潮,促使各国朝着建立一个拥有最有活力的企业、最有效率的政府以及最低制度成本的投资体系的方向发展。在越来越多国家预期大幅下调税率的情况下,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国在生产资料、人力等方面的成本优势消失,对国际资本的投资吸引力降低,可能会加速资本抽离等。中国应当会在企业税负、政府效率和制度成本方面采取更多举措,从而努力保持最具竞争力的平衡,以避免“腹背受敌”。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中国制造业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升。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这也是中国政府推出《中国制造2025》原因所在,意在建设制造业强国,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重振工业”是特朗普政府继奥巴马政府“再工业化”战略后提出的经济振兴战略。面对全球经济复苏脚步的加快,主要经济体都深知,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因此,特朗普政府的税改,与其说是降低税率,不如说是争夺税基,即将以往不纳税的国际交易纳入美国纳税范围,或利用税收杠杆鼓励或迫使更多企业将生产环节留在美国境内,以此振兴美国制造业,自然对国际产业链的分工布局带来新的挑战。

根据德勤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竞争指数报告》,2016 年中国再次被列为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美国的制造业竞争力则排名第二。2016年,美国制造业成本只比中国高5%,到2018年,这个则将比中国低2%—3%,预计2020年“美国制造”将会强势回归,美国将取代中国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大国。

美国的减税行动表面上是一项政府对制造业回归和吸引国外资金与投资的优惠政策,借此使更多跨国公司进驻美国,提升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能力,强化美国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但其背后是特朗普政府对美国营商环境、投资成本竞争力、投资便利化、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制造业竞争力关键驱动因素整体打造的第一步。毕竟,当下打造制造业竞争力的路径是通过先进技术并向高价值先进制造业转型。

减税是促进美国经济获得消费和投资增长的强劲支撑,美国国内资产价格将进一步优于中国市场,在中国的美国资本和国际资本会更有动力流入美国。

与此同时,这也将刺激国内越来越多的“曹德旺们”开始“用脚投票”,到美国投资设厂,充分借助美国更低的税负环境、更透明的政商关系、更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来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因此,从更高层面考量特朗普税改的价值,应当是给十九大后中国开启新一轮更深更广的国内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契机。如何将这种外部环境倒逼的压力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变革与完善,如何将《中国制造2025》纲要中的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落实,这将对全球制造业的格局带来全新的变化。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