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8版:文化 上一版3
第A8版            文化
 
今日关注

2018年1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上丝路的千年沉浮录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葛岩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近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委姚伟钧在“北京大学与丝绸之路”高峰论坛上介绍道,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有四条线路,一条是西北丝绸之路,一条是西南丝绸之路,另外两条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当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的时候,海上的贸易商路逐渐上升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据《新唐书》记载,当时,东南沿海有一条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的海上航道,即所谓“广州通海夷道”,这大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

白帆点点,乘风而行。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我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事实上,早在秦汉时期,这条勾连东南亚、印度洋以及东北非诸国的海上航线就已初具规模。《汉书·地理志》中所描述的海上交通路线,实为早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海船载运的“杂缯”就是各种丝绸。

“客观地说,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止是向外传布丝绸。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它把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四大发明、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也把国外的饮食文化及其食物如龙眼、占城稻、玉米、番薯、烟草、花生、土豆等传入中国。”姚伟钧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为开端,把世界各地的文明古国连接在一起,给世界各族人民的文化带来了巨大影响。

比如,中国历史上比较常见的百余种蔬菜中,有将近一半是从海外引进来的。汉唐以来,中原通过丝绸之路与周边民族的饮食文化交流,引入了一些蔬菜品种,蔬菜瓜果以苜蓿、芸苔、菠菜、莴苣、胡瓜、胡豆、胡蒜、胡荽、葡萄、石榴等为主。

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海权,沿海口岸成为西方倾销商品的市场。从此,海上丝路一蹶不振,逐渐衰落。

千年时光转瞬即逝。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中国经济、中国制造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的形势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

曾经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福建泉州正在利用泉州湾、湄洲湾等世界级深水良港众多的优势,努力发展成世界知名的国际中转港;上海自贸区则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矗立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中的广州、香港和澳门充分利用经济圈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逐渐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坚实后盾。

中国的商品、文化已随海上丝绸之路传遍全球。姚伟钧坚信:“‘一带一路’倡议让穿越千年的‘丝绸之路’焕发了新的生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够促使国家和国家、区域和区域之间沟通的升级,进而造就新时代的东西方文明之间沟通的升级。”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