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频业想征战世界要先具备“国际基因”
来源:中国贸易报
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盈利的天花板,让短视频企业开始谋求新的出路,全球化似乎是企业发展壮大后必走的一步棋。经过2017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中国的短视频市场竞争趋烈,越来越多的短视频企业和平台开始将进军海外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近日,36kr研究院《2017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短视频用户使用总时长同比增速达311.3%,渗透率为4.1%,领跑其他所有细分行业。
随着短视频企业的增长加速,国内的市场空间已满足不了那些短视频头部企业的发展需求,出海成为必行的一步。和中国的手游企业出海类似,中国的短视频企业也迎来了出海潮,办公室小野、何仙姑夫、一条、papi酱等企业都已经开始尝试出海布局。正如何仙姑夫&贝壳视频创始人兼CEO刘飞所言,随着国内短视频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化的提升,适合出海的内容会更多。
那么,什么样的短视频内容才适合出海?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像办公室小野、野食小哥、李子柒这种不需要台词的短视频,因为理解门槛较低,能实现跨文化传播,更适合出海。但是海外的竞争也相当激烈,要想脱颖而出,收获更多的粉丝,必须有特色和创意。
除了短视频内容生产企业,各大短视频平台也于2017年开始相继出海,意图通过布局海外来增强自身优势。
快手和头条在该方面相当积极,前者在印尼、韩国发力,后者主要进军美国市场。2017年11月,今日头条与Musical.ly签署协议,全资收购后者。这打响了今日头条进军海外短视频市场的第一枪,全球化逐步成为今日头条的核心战略之一。但在国际市场上,今日头条也将直面Facebook、Google、Snapchat等互联网巨头的压力。
而对于短视频内容制作企业来说,和国内相比,海外发展又存在哪些差异?洋葱视频联合创始人聂阳德告诉记者,在海外短视频生态中,平台方、创作者、MCN各自的分工更加明确清晰,对于创作者来说,最核心的就是把内容做好,应该说,在海外做内容,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加纯粹一些。
随着中国短视频企业的触角伸向海外,在政策、商业法规、用户偏好、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出海之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业内人士认为,本地化运营经验是中国短视频企业出海最大的门槛,然后就是版权积累。
(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