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4版: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4版            投资
 
今日关注

2018年1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币有望成国际“新宠”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东洋

近日,德国和法国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法国《回声报》报道称,法国央行表示将把外汇储备分散至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币种。德国央行董事会成员安德烈亚斯·东布雷也表示,在2017年德国央行就已经做出决定,纳入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货币。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逐渐被认可,已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正在成为全球外储“新宠”。

选择人民币作为外储或更安全

“德国、法国都是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与中国的年贸易体量大,双向投资频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两国持有一定人民币储备,一方面是方便经贸交易,另一方面也可以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随着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国际接受程度将不断提高,各国央行和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意愿将逐步上升。

“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在逐步提升。”徐洪才分析认为。

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国力的增强支撑了人民币的稳定。但与人民币稳定相反的是美国政策的波动性大,加息、减税等政策的出台造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因此对于一些国家来说,选择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会更安全。

人民币国际化潜力仍待挖掘

除了作为外汇储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其他功能也日益增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国际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调查,至2017年末,已经有超过25万家企业和245家银行开展了跨境人民币的业务;有超过1900家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与中国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了195个。

“人民币在周边国家使用得越来越多,央行与很多国家的银行开展了货币互换。”白明表示,而且中国离岸的金融产品也越来越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末,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例为1.12%,占比保持上升。但考虑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及在全球贸易投资中的重要地位,人民币国际化显然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持有比率还是比较小,主要是因为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汇率稳定之间会有一定的冲突,中国的金融体系尚不发达。”徐洪才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肖立晟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还要靠中国企业和银行的国际化。“金融机构要提供好相关服务,特别是风险管理的服务。”徐洪才表示,因为企业有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需求。

人民币国际化的提升不仅仅要靠金融机构,国家层面也需要进一步制定相关措施。

徐洪才提出,国家需要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网络体系。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伦敦、巴黎等城市已形成一定的网络体系,不同的金融中心的信息是畅通的。对于这些传统的金融中心,国家要继续挖掘。

“与此同时,中国也要成立新的人民币业务中心,比如卢森堡、约翰内斯堡、卡萨布兰卡。”徐洪才建议。卢森堡在中东欧十六国有辐射力,中国在外可以通过这三个城市开展人民币业务。此外,“一带一路”沿线作为人民币自由使用的重点区域,中国也要在此区域建立合理的金融机构体系,扩大人民币分支机构网点的设置,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