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对外投资表现可圈可点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璐
1月16日,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韩勇解读2017年全年对外投资合作情况。2017年,我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投资1200.8亿美元,同比下降29.4%。
“对外投资不能只看增速和规模,也要注重结构。”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刘英奎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增速有所下降,但对外投资的结构、质量在提升,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资源类、能源类等领域的投资都呈现稳定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143.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2%,比上年同期增加3.5个百分点。
刘英奎表示,从不同形式主体来看,我国国企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外投资数量多,且“一带一路”国家大型项目多。对于民企而言,“一带一路”上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园的建设为民企的海外发展带来极大便利。
截至2017年末,我国企业共在44个国家建设初具规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99家,累计投资307亿美元,入区企业4364家,上缴东道国税费24.2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5.8万个。其中,2017年新增投资57.9亿美元,创造产值186.9亿美元。
刘英奎表示,首先境外经贸合作区有利于企业抱团出海,形成上下产业链条,有效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东道国比较优惠的投资政策。此外,由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环境较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尤甚。可以通过设立园区,为对外投资企业提供较好的硬件设备、设施,大有裨益。
“在国外,尤其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设立境外经贸产业园区,相当于在所在国不利的大环境下,创造一个有利的小投资环境。”刘英奎说,此外,“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既缺技术又缺资金,管理经验也匮乏。我们将优势与资源整体输出,与当地合作,可有效提升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刘英奎表示,我国在投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时,一直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积极倡导投资、税收、就业的本土化,与西方国家的对外投资相左,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与民众福利的提升。
近期,诸多中企在美国的并购案均触礁。不仅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机构审查也趋于严格,2018年企业对外投资情况又会呈现怎样的态势?
“中企在海外并购时,经常会遇到某些国家以安全审查为名义的阻拦。这些国家将安全审查作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名目繁多、标准模糊、随意性大。”刘英奎说,比如英美等国不停地修正法律法规,扩大国家安全审查的范围。警惕中企对其国家的高新技术并购、大额并购等,以及小额的并购、技术先进性企业的并购。
刘英奎表示,“虽然目前来看情况不容乐观,但也不应过于夸大。安全审查也不是完全不可避免,需要中企积极应对,并购前向外国的投资委员会申报,如果对方认为影响国家安全,应考虑怎样采取措施抵消、减缓影响,推动并购继续进行。”
“与2016年、2017年相比,2018年预计并购总量会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原因在于我国正从对外投资政策调整期向监管健全期迈进;此外,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保持理性,在产业选择等方面能积极配合国家对外投资政策。”刘英奎表示,我国在对外投资区域、产业结构方面还应实现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