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的失败或折射中美经贸关系趋紧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凡
美国时间1月2日,蚂蚁金服和Moneygram联合发布公告称,交易未能通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蚂蚁金服向速汇金支付3000万美元的反向分手费。虽然马云在影片《功守道》中武功盖世,打遍天下无敌手,但在现实中,他的蚂蚁金服还是倒在了CFIUS的枪口下。即使特朗普与他见面后曾表态称,“马云和我将做出一些伟大的事情”。
“此次并购基本上已经宣告失败,同时也给蚂蚁金服的国际扩张泼了一盆冷水。今后马云收购美国相关公司可能会更难。”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马云的这次失败也代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了高昂的学费:第一,中企通过收购获取美国公司的技术是可行的,若付出的代价过大,可能得不偿失。例如马云曾不断提高收购价,力压竞购方Euronet,结果却“竹篮打水一场空”。第二,高质量的尽职调查是中企海外并购成功的必要条件,尤其是美国政府对于中方投资的审查程序本来就很严苛,再加上美国政府对于国家安全的担忧及较为紧张的中美经贸关系等因素,马云应该能够认识到这不是仅仅依靠见了特朗普一面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第三,要认识到收购失败的可能性并提早计划应对方案。目前看不到蚂蚁金服拿出了什么应对方案,反而为此次收购付出了长达一年的努力以及高额“分手费”。
这次蚂蚁金服并购Moneygram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拓展美国市场,以及向MoneyGram的客户推销宣传它的相关服务。
为了并购Moneygram,蚂蚁金服付出大量的努力,例如利用长达一年时间试图游说CFIUS通过该项并购交易。但是该项并购涉及到的数据安全问题还是触动了CFIUS的安全审查神经。据FT中文网报道,像MoneyGram这样的公司被并购,CFIUS的担忧是:该交易将让蚂蚁金服得以接触到美国银行和移动账户的数据。
“由于交易双方没有拿出让CFIUS放心的保障数据安全的方案,导致并购失败。”在跨境并购专家、香港上市公司联合能源集团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张伟华看来,中企并购美国企业的交易中,有一些行业可能是比较难以触碰的“禁区”,“中国政府所支持的中资企业投资高新制造业、科技业等政策可能会和欧美的审查发生内生性冲突。蚂蚁金服并购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对于威胁数据安全的交易也是很难通过的。今后,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一开始,就必须要考虑如何打消监管机构的疑虑,在目标公司筛选的阶段也要慎之又慎。”
遗憾的是,CFIUS的安全审查并没有明确的标准。
对此,张伟华表示,“虽然CFIUS没有明确的标准,但在一些执行案例中,企业自己总结出了标准。比如 CFIUS 会考虑收购方是否受到外国政府的控制。”
宋清辉则认为,CFIUS的国家安全审查根本没有具体标准,安全审查只是保护主义的借口,对某些领域的投资进行安全审查,是一个国家的权力,但决不应该成为推行保护主义的工具。
据清晖智库统计,在2011年至2013年间,有约40%的中资收购案均受到了CFIUS的审查。特别是近期,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中国投资的热点国家,接二连三地出现了有关中国投资的负面消息以及相关法律政策的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尤其是特朗普入主白宫后,支持一项国会审议的议案,该议案旨在扩大CFIUS的职权范围。
“在目前美国和中国贸易关系紧张的背景下,CFIUS的枪口不会抬高一寸,蚂蚁金服并购Moneygram的努力失败就是证明。”宋清辉认为,这起并购案的失败折射出了中美经贸关系的紧张局面仍未缓解,甚至呈现出贸易紧张加剧的态势。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蚂蚁金服和Moneygram宣布交易取消的时候,Moneygram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霍姆斯意味深长地说:“自我们最初宣布这笔拟议交易以来,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