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包容性增长还需创新思维
来源:中国贸易报
近日,世界银行发布报告《乘浪前行—21世纪东亚奇迹》。报告指出,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在减少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但想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就需要采取新的思维方式。
报告指出,在减少贫困并为全民提供向上流动机会和经济保障的同时,包容性增长要求各国超越其“公平增长”模式。公民向上流动的前景越来越难以捉摸,这反映出一种现象,即收入和财富正变得更加集中,而基本社会服务仍然有限且往往质量低劣。不平等是不同地区的公民日益关注的问题。超过90%的中国和超过50%的菲律宾人认为他们国家的收入差距太大了。在印度尼西亚,近90%的人认为解决不平等问题迫在眉睫,而在越南,有80%的城市居民担心生活水平存在差距。
此外,保障全民经济安全也更加困难,尤其是地区面临着新的挑战:快速老龄化、不确定增长前景,以及高速城市化。
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副行长维多利亚·克瓦(Victoria Kwakwa)说:“要让地区保持包容性增长,各国就需要应对彻底消除极端贫困、加大经济流动性以及保障公民经济安全的挑战。”
制定包容性增长政策需要认识和解决不同经济阶层面临的各种限制。政策对剩下的极端贫困人口需要减少他们获取经济机会的障碍,并维持普遍的经济增长,以便帮助他们提高收入水平。
以下建议可为各国决策者提供参考:第一,促进经济流动,缩小获得就业和服务机会的差距,提高工作质量,促进普惠金融。第二,提供更大的经济保障,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增强应对冲击的能力。第三,加强体制建设,通过累进税收政策提高财政收入,提高包容性支出计划的有效性,更好地管理快速老龄化和城市化以及促进公平竞争。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苏迪·谢蒂(Sudhir Shetty)说:“包容性增长的政策议程可以为政府制定一份新的社会契约。契约要素将满足每个经济阶层的需求,同时提供财政支持,以一种高效和公平的方式提高收入。”
该报告将国家分成5组,并建议每个国家量身定制不同的政策。马来西亚和泰国为 “渐进繁荣”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应动员和利用资源来解决剩余的不平等问题;中国和越南为“从贫困到繁荣”的国家,现在有大量的人口集中在中产阶层,应该满足中产阶层的愿望和需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柬埔寨为“极度贫困”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极端贫困水平较低,但中产阶层规模仍然很小,可以优先考虑改善经济流动性,并整合社会保障计划;老挝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为“落后的进步”国家,仍处于极度贫困水平,可以通过投资基础教育和促进普惠金融,提高社会援助和韧性,从而更快地减少贫困。太平洋岛国不同,需要将政策重点放在开发现有的经济机会上,如旅游和渔业,利用劳动力迁移机会,并投资于减灾和预防。
东亚发展中国家引领世界,通过快速和广泛共享的经济增长让数百万人摆脱贫困。通过这些政策,该地区的国家能够有效地应对他们现在面临的新挑战,实现包容性增长。 (编译:孔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