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旅游业合作 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东洋
![]() |
“近年中俄旅游合作有比较大的发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陈宇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旅游业是中俄合作的一大亮点,近年来,中国游客赴日旅游,赴韩旅行的报道大量占据了媒体版面,但实际上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入境游的第一大客源国,中国赴俄游客数量稳居世界第一。
2012和2013年中俄互办旅游年之后,两国到对方国家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据了解,2016年,中国访俄游客数量达到107.3万人次,同比增长15%;俄罗斯访华游客量达到118.3万人次,同比增长31%,中国成为俄罗斯游客出境游增长幅度最大目的地之一。
中俄旅游业界还积极合作开发旅游产品,共同开发了不少跨境旅游线路。2015年8月14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与满洲里市政府共同主办的茶叶之路“满洲里—西伯利亚号”中俄跨境旅游专列就是其中之一。此外,相关专家表示,“友好中国”项目、“红色旅游线路”、“丝绸之路”等跨区域项目,也都为中俄两国旅游发展带来推动力。
从目前来看,中俄旅游合作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相互输出游客为主。陈宇表示,相对来说,中俄两国企业在旅游投资、旅游保险、旅游教育等方面虽然也签署了一些合作文件,但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俄旅游合作的前景比较广阔。”陈宇表示,中俄在旅游业方面相互间市场巨大,旅游项目还有潜力可以挖掘。俄旅游署副署长罗曼·斯科雷也曾在第一届俄中旅游领域合作研讨会上表示,俄旅游署正为中国游客制定参观俄封闭工业企业的旅游项目。
与此同时,中俄旅游业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旅游企业去俄国投资还面临挑战。“中企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是对俄罗斯的法律法规、相关标准等理解不够深刻。”陈宇表示,而且俄罗斯一向对外国投资比较谨慎,国内也还存在官僚主义、腐败等问题,这些都阻碍了两国旅游企业间深化合作。
陈宇建议,首先,国内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和俄罗斯有关部门多沟通,发挥中俄合作一贯的优势,即“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通过两国职能部门的合作来尽可能消除这些障碍。其次,中国旅游企业也应该配备懂俄语、懂俄罗斯法律的专业人才,从而能更好地走向俄罗斯市场。再次,中俄双方应该进一步拓展旅游合作的深度,从简单的游客互访向产业合作推进,从国家、省级层面的交流合作向城市层面推进,从边境和沿海地区合作向内陆地区合作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