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拥抱云计算 美好而遥远
来源:中国贸易报
![]() |
纺织行业分行业电脑拥有量(台/百人)反映出分行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基础 |
![]() |
对云计算的需求(%)反映出纺织行业对云计算的群体陌生感 |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郝昱
编者按:日前,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推广委员会承办的《“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技术、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调研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均强调,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需要实现与互联网的结合,打造有效的纺织互联网模式。在这其中,云计算处理、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来说异常重要。
进入“互联网+”时代,创新对行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愈显重要。有效的创新产出必须与有效的创新保护相结合,才能同时服务于行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但是,诸多数据和事实都表明,网络化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已逐渐成为制约行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解纺织行业企业在以上方面的实际情况,2015年1月到3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展了题为“纺织行业创新技术、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需求”专题调研。此次调研覆盖了近6万名纺织从业者和600亿元纺织品营业额。调查发现,对云计算“不了解”的企业超过一半,且民营企业都表示对云计算“不了解”。对纺织企业来说,云计算很美好但略显遥远。
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各种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互联网平台也在将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整合起来并创造出新的生态。可以说,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是以生产端为中心,以商业资源的供给来创造需求、驱动需求的。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看来,在“互联网+”时代,将出现两个显著变化,需求端的消费者被高度赋能,形成消费者主权;供应端的企业由于信息的流动性和透明性,促进了大规模社会化分工协作,提高了效率并压缩了交易时间。
孙瑞哲表示,“互联网+”绝不是简单的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效率,而是要看各领域与互联网结合后是否发生了质变。因此,互联网技术正在逐渐重塑传统的工业经济模式。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中国纺织工业正在经历着重要的变革。不论是生产模式还是商业模式,都处在升级换代的发展中,“物联网”和“务联网”的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模式呼之欲出。纺织企业应加大创新,增加对新型信息技术的了解和使用,一方面要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行业企业应对信息安全威胁和挑战的能力,不可有一方成为短板,同时还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任乔艳津对记者说:“中国纺织产业正处于转型的时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各方面努力,既要有政策引导,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也需要广大企业付出努力,转变经营发展方式。同时,行业组织、专业机构也应发挥应有的推动作用,帮助行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