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10版:产经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10版            产经观察
 
今日关注

2012年4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丁玉华:轮胎行业先行者

来源:中国贸易报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轮胎市场的子午化初现端倪,谁能抓住子午胎这条未来市场竞争的生命线,谁就抓住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但三角投产之初生产的是单一的农用斜交胎,国家也要求三角集团继续生产斜交胎。当时,三角集团年产销3亿元,但依然处于亏损状态。集团董事长丁玉华通过对国际国内轮胎市场的深入分析和预测,认定只有发展子午胎才能使企业起死回生,为此,从“八五”开始,他冲破一切阻力,冒着巨大的技术和政策风险,组织制定并实施了“一大二高三外”的子午胎发展战略,从零起步大力发展子午胎。所谓“大”,即大规模,大效益;所谓“高”,即高起点、高速度;所谓“外”,即调整市场结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1995年,第一条三角牌全钢载重子午胎问世,并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系列化、规模化的生产,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回首这段经历,三角集团党委副书记魏楠有这样的评价:在企业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当很多人还不理解的时候,丁玉华在业内最早把子午胎做成了产业化规模。这一点不仅奠定了三角企业发展的基础,更为关键的是,打造了一支过硬的技术、管理队伍。

    2008年,以美国“轮胎特保案”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丁玉华意识到,“外贸危机”固然会冲击中国的轮胎产业,但如果用全球化的眼光来看,经济发展的“结构、质量和方式”问题,才是我国轮胎产业发展的内在矛盾,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把建设新的生产力模式,作为今后的头等大事来认真对待。有鉴于此,2009年,丁玉华开始大声疾呼:低碳经济,绿色制造,打造轮胎产业发展新的生产力模式。丁玉华的先知先觉不仅带动了三角绿色轮胎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国内绿色轮胎产业。2011年10月,三角集团商用车轮胎系列通过了美国环保署SMARTWAY认证,被确认符合SMARTWAY对于导向轮和驱动轮的滚阻性能要求,为低滚动阻力轮胎。此举标志着三角集团的轮胎产品在全球“绿色轮胎”领域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据三角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三角产品除了通过美国SMARTWAY认证外,还可以顺利通过欧盟REACH标准检测,80%的轮胎已经达到欧盟标签法规E级产品要求。

    在今年3月召开的2012年中国橡胶年会上,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表示将参考欧盟轮胎标签法和REACH法规,并结合我国节能降耗要求,制定符合国情的绿色轮胎产业化法规。发展绿色轮胎产业化首次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去年7月,丁玉华又在业内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关停了已有34年历史的斜交轻卡和载重胎生产线,这在国内同行业尚属首家。以单纯的效益观点来看,这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因为斜交胎技术成熟,年产量达350万条,销售收入有10多亿元,效益不错,此举无疑壮士断腕。但丁玉华把它看做是一次战略转移,他要从挣眼下的钱转向挣未来的钱、从挣产业低端的钱转向挣产业上游的钱。实际上,这笔未来的钱很快就转化成了当年的效益。因为停产斜交胎,三角轮胎单位产品的贡献率增加了50%。而这正是丁玉华念念不忘的“以同等的时间、相同数量的资能源消耗、相同的人财物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品质更高、性能更优、数量更多、对环境损害更小产品”的轮胎产业新生产方式。在这个领域,丁玉华再次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静安)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