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2版:商情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2版            商情世界
 
今日关注

2012年1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年中国汽车产销增速创13年新低

自主品牌需苦熬车市寒冬

来源:中国贸易报  

    ■本报记者  徐淼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日前发布了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0.84%和2.45%。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汽车产销增速骤减,产业进入“调整期”,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竞争更加激烈,自主品牌生存愈发艰难。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预计,今年,宽松宏观政策较去年为佳,将为汽车业销售提供良好的环境。预计今年商务车和乘用车总销量将达到2000万辆,年增长率为8%;汽车出口量预计为105万辆至110万辆,同比增长25%至30%。

    出口增速拉动去年汽车产销增长

    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历经10年的高速增长后,销量增速从2009年的46%、2010年的32%,到2011年的2%左右,创13年来最低。中汽协助理秘书长朱一平指出,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增速之所以大幅回落,主要是受国家宏观调控、鼓励政策的退出、上年基数较大和北京等城市限购四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国家宏观调控和鼓励政策的退出是影响2011年汽车产销增长的主要因素。

    虽然国内汽车市场一片低迷,但是,2011年,中国汽车出口却快速增长,成为全年亮点。据中汽协提供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2011年,汽车企业出口汽车81.43万辆,同比增长49.45%,比上年同期增加24.81万辆,占同期中国汽车整体增量的60.79%。师建华分析认为,出口已经成为拉动去年汽车产销增长的主要力量。

    展望今年汽车市场的发展环境,师建华指出,有利于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稳中求进,外部环境良好;市场产品结构多样化,将为居民提供更多选择,刺激消费;国家鼓励扩大内需;汽车消费的刚性需求仍将刺激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国际竞争力增强,出口潜力仍然巨大。而不利因素主要包括:全球经济增速继续放缓;汽车总销量基数大,难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汽车消费成本增加,限行限购,油价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利润大幅降低。

    自主品牌竞争力有待提升

    在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平稳增长周期之后,汽车企业的市场表现也不尽相同:豪华品牌增长率远远大于车企平均水平;合资品牌的表现尽管不算抢眼但仍是可圈可点;自主品牌则成了最大输家。有媒体指出,去年,多数自主品牌都未完成全年计划目标。

    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11.22万辆,同比下降2.56%(扣除出口,国内销量同比下降5.4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23%,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37百分点。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94.64万辆,同比增长0.46%,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11%,份额虽排各系首位,但比上年同期下降1.78百分点。

    “2008年之前,中国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可以说是各干各的,互不相干,但随着近些年来中国车市的多元化发展,外资下探的趋势明显,而自主品牌上扬的趋势也很明显,2010年前车市发展太好,两者的直接竞争并不十分明显,但去年车市发展放缓,中外车企的竞争就显得的很激烈。”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解释道,“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短兵相接后,自主品牌的竞争力明显处于劣势,尤其在车市发展严重放缓的阶段,这个特点就更明显。”

    对于自主品牌应如何应对与外资品牌的竞争,董扬用了两个字来概括:熬着。

    “首先,自主品牌要加大研发投入,包括开发设施的投入,尽快弥补与国外车企的技术差距。其次,企业还要做好品牌的策划,特别是在服务上下功夫。最后,我希望企业间加强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董扬说。

    此外,董扬还曾表示,自主品牌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支持。“目前,大家都在一窝蜂地做自主品牌,分散、重复建设很令人痛心。”董扬表示,“政府应重点支持几个自主品牌,让有的集团把研发重点放在整车上,有的集团把重点放在零部件上。”董扬建议,在不违反WTO贸易规则的前提下,政府应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自主品牌。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