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
来源:中国贸易报
■符国涛
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地浮动汇率制度。在此之后,人民币汇率又几次进行了上调。人民币升值,从某种意义上讲,意味着中国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特别是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出口的我国纺织业,所受影响更是颇为巨大。研究表明,人民币每升值l%,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下降2%-6%。如果人民币升值5%-10%,行业利润率下降10%-60%。
纺织品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出口大项,作为全球主要纺织品出口加工地区之一,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形之下,我国的纺织业如何闯过难关,把握机遇,灵活应对,为未来的出口之路打下铺垫,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业的不利影响
(一)纺织企业出口效益显著降低
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业带来风险最直接的就是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我国纺织品出口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即以外汇标价。人民币升值后用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价格上涨,在产品外汇价格既定情况下,人民币的汇率上升,会使得企业收益折合成人民币后下降。
(二)增加了纺织出口企业的各项经营成本
首先,增加了纺织出口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作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纺织业工资成本的变化对纺织业总成本影响较大,人民币升值在本质上讲意味着职工的的实际薪酬的提升,这就大大增加了劳动成本,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难以继续,工资支出的上升将增大纺织业成本。
其次,增加了纺织出口企业的原材料成本。棉花是纺织业的主要原料,分析这类原料的成本情况无疑对纺织业的成本走势有重要意义。每年,我国都有一定量的棉花进口数目,而随着国际棉价的上涨,我国的棉花原料价格于2008年、2010年分别经历了两次价格的上调,这无疑加剧了纺织出口企业尤其是棉纺织出口企业的原材料成本的增加。
(三)削弱纺织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人民币升值,使得依赖低价竞争模式的纺织品出口利润空间变得更为狭小,给中小型纺织品出口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为维持人民币生产成本,保证收益,企业势必相对提高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报价,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下降,纺织行业的销售利润下降。其中外贸依存度较高的服装业损失最大。以浙江省为例,很多外贸企业,为了维持原来微薄的出口利润,基本上都以提价来应对汇率的变化。而并非大多数企业都能如愿提价,由于出口纺织品总体较为低端,可替代性较强,如前文提到的国家纺织业整体实力相对获得提高,各项生产成本更低,为欧美大型进口商实施订单转移提供了可能,因此,期待由外商来承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较为困难。对那些主要生产大宗、低档、初级纺织品的中小型纺织品出口企业的产品结构及其特点而言,其低成本状态必将难以为继,也势必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低价优势,竞争力自然受到了更大的挑战。
(四)国内纺织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纺织品出口退税率降低以及原材料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我国纺织品出口形势已比较严峻,为维持收入,各企业寄希望于内需将成为可能。为此,有大量纺织品出口企业将目光由国外转向国内,尽管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内需较为旺盛,但短时间内大量企业的涌入,必定会使国内纺织企业内部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我国纺织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策略
面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种种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给予我国纺织业的一种机遇。对此,我国纺织企业来说,应抓住机遇,直面挑战,积极地采取相应对策。
(一)政府要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调控经济运行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并对纺织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
其次,要正确引导纺织行业的投资方向。要切实制定纺织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一方面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一批重点企业上市。另一方面,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提高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最后,要鼓励非公经济进入纺织业,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形成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竞争发展模式,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提高纺织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加快全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我国纺织业之所以会面临目前的发展困境,主要是由于纺织品出口企业长期通过低价竞争来获得市场,因此我国纺织出口企业应及早认清形势,加大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推行“品牌战略”
我国纺织业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状态,全面增强全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是中国纺织服装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企业的发展重点应放在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上,为此,纺织行业必须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如鼓励纺织企业与相关行业、科研院所合作,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形成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大力培育和提升自主品牌,加速了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做低档做高档,把外销产品全面导向大规模、专业化、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中高档种类上,以适应世界消费潮流和纺织品的发展趋势。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提高品牌产品在国内大城市高端市场的占有率。
(四)做好内销,逐步改变过度依赖外销的局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而目前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纺织业的规模和水平也将不断提高。在应对纺织品出口困难的情况下,拉动内需不失为纺织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一剂良方。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模式可以考虑由出口拉动型转为内需拉动型。
(五)开拓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是企业到国外投资,设立生产经营机构,向境外延伸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合理配置资源的发展战略。面对我国纺织业目前的现状,对于有条件的企业就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在哪些低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优惠众多的周边国家,如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建纺织厂、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等,顺利绕开贸易壁垒,分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规避贸易风险;享受诸多区域性优惠政策,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不仅如此,还可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非洲、拉美等国家,从而促进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持续和协调的发展。
(作者系工商管理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