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5版:贸易与法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5版            贸易与法
 
今日关注

2011年2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稀土“国四条”出炉 欧美或对华施压

来源:中国贸易报  

    ■本报记者杨江明

    继中国稀土协会拟5月成立,稀土收储即将推进等利好消息传出之后,近日,稀土“国四条”的出台再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国四条”重拳出击

    据了解,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研究部署了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集约发展的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格局。

    对于规范稀土行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会议主要提出了4条具体措施,被业界称为稀土“国四条”。首先,要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对稀土资源实施更为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严把行业和环境准入关。统筹考虑国内资源和生产、消费以及国际市场情况,合理确定年度稀土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抓紧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其次,要依法开展稀土专项整治,坚决打击非法开采和超控制指标开采、违法生产和超计划生产、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行业秩序。再次,要加快行业整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进稀土资源开发整合,加快行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最后,要加快稀土关键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与此同时,会议还强调了加快行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等相关行业发展问题,并确定在未来稀土产业政策上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稀土“国四条”的出台预示稀土行业发展受关注度日益升级,也为稀土产业政策进一步出台搭建一个框架。

    “目前,稀土行业的主要政策包括《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而最新的政策《稀土行业准入条件》,正在征求意见中。”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筹备组负责人王彩凤表示。

    王彩凤还告诉记者,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目前已进入筹备的最后阶段,预计将于今年5月挂牌。该协会主要任务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推进稀土企业的兼并重组,另一方面力促中国掌握对稀土的定价权。

    对稀土行业中各个企业的管理,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例行发布会上称,商务部将在稀土出口流通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规范稀土出口经营秩序,打击稀土非法走私。

    姚坚表示,按照国家稀土产业发展的总体政策,商务部的工作集中在稀土流通领域、出口环节。虽然商务部此前已经对中国稀土出口企业进行了规范和整顿,但今后将在出口流通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出口稀土39813吨,比原计划30258吨高出9555吨。2010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总量比2009年减少了30%左右。目前2011年稀土出口配额尚未确定,但去年12月商务部公布的2011年首批稀土出口配额为14446吨,该数字较去年第一批配额16304吨降低约11.4%。

    与此同时,稀土走私仍持续泛滥,在2009年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海关连续破获稀土走私大案,涉案稀土总量上万吨。

    发达国家或对华施压

    稀土“国四条”出炉不到一周,世贸组

    织(WTO)就针对中国限制生产钢、铝等9种原材料出口的案件发布了一份报告。该报告称,中国没有对9种原材料实施出口限制的合法权利。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份报告是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稀土政策施压的一个前奏。虽然这次的报告不涉及稀土产品,但稀土很可能是下一个锁定的目标。有了此次WTO报告的支持,某些国家对华稀土出口政策的施压将会更有借口。

    该人士表示:“正式的裁定报告将会在今年4月份对外公布。如果中国败诉,那么欧美等发达国家就会乘机立刻向WTO提起针对中国稀土政策的申诉。”

    据相关消息,欧盟贸易官员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一旦时机成熟,针对中国稀土出口政策,欧盟肯定会向WTO投诉。

    “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控政策引发了国际市场主要买家的躁动。”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

    据了解,2009年以前,由于国内矿山的无序开采和冶炼产能的盲目扩张,导致中国稀土原料供大于求,许多初级产品被廉价出口到国外。2010年,通过企业和政府的一系列努力,今年中国的稀土产品价格得以大幅回升,平均价格较2009年初涨了近3倍,并突破了2007年时的行情高点。

    “稀土出口在数量和价格上的这种巨大变化,自然让发达国家感到相当不适,他们也会想尽办法来对中国施压。”梅新育说。

    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对中国稀土政策发难的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却对各自的稀土限制政策视而不见。据了解,早在本世纪初,美国就关闭了所有的稀土矿。而日本则在过去的10多年间低价购买了大量高质量的中国稀土,并加以储备,储备量足够几十年使用。“这是赤裸裸的资源掠夺。”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教授刘敬东表示。

    此外,相关报道称,在中国对稀土出口进行严控之后,发达国家及其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稀土开采权上。日本丰田汽车近日有消息称,可能在今年上半年拿到越南稀土的项目开采权,具体事宜还在进一步磋商中。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