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第A17版:茶周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A17版            茶周刊·视点
 
今日关注

2011年1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名茶——仙都笋峰

来源:中国贸易报  

    仙都笋峰茶,栽培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产自浙江省中南部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缙云县,这里生态环境优越,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合茶叶生长。其茶叶外形扁平、挺直、光滑,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浓郁持久,常带有兰花幽香,汤色嫩绿清澈,滋味鲜醇微甘,早在1991年的杭州国际茶文化上就获得了“中国文化名茶”称号,2009年被中国茶叶博物馆确定为馆藏标准名茶,是继全国十大名茶后首个入驻的名茶,2010年被确认为上海世博会比利时欧盟馆官方用茶,是目前浙江省著名的茶叶品种之一。

    仙都笋峰茶与上海世博会

    2010年4月19日下午,缙云仙都笋峰茶正式进驻上海世博会比利时欧盟馆。在进馆仪式上,馆长Myriamm正式宣布,浙江省缙云县茶叶产业协会为该馆官方茶叶供应商,仙都笋峰茶被指定为该馆官方供应茶。能够成功挺进上海世博会,成为首个被上海世博会正式冠名的茶叶品牌,仙都笋峰茶有自己独特的三大“独门秘笈”。

    “守”:守住原生态,严把质量关

    2009年,杭州一家省级集团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在茶农的热情邀请下,对孵鸡岩茶叶基地进行现场踏勘,车至三溪乡便被乡村干部拦下,执意要他步行上山,开始一直不解,待至800多米高的茶叶种植基地,湿润的空气中透着阵阵幽然的茶香,深有感触:基地禁车,避免尾气污染,是缙云仙都笋峰茶的一大特点。当场决定将其集团所用的茶叶换成仙都笋峰茶。时至今日,缙云几乎每个茶叶种植基地,汽车只能行至山下,上山仍靠步行。欧盟馆对茶叶质量把关极严,入围茶叶要通过各种检测,包括营养价值、污染物含量等,特别是重金属含量,标准苛刻,国内很多名茶都没能通过。但仙都笋峰茶生长于人烟罕至的海拔600米以上的深山里,所以晋级毫无悬念。

    “攻”:主攻纯品种,实现可持续

    缙云有宝贝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白 元研究员提起仙都笋峰便有说不完的故事。仙都笋峰之所以质优,跟其“高贵”出身很有关系。仙都笋峰茶选用的茶叶四个品种,全部来自中国茶叶研究所,即龙井43号、龙井长叶、中茶108、中茶102,前面两个也是西湖龙井选用的茶叶品种。“仙都笋峰茶不但具有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鲜醇微甘的特色,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如茶多酚含量高达28%。”白 元如是说。近年来,缙云在茶叶种植品种上下大功夫,一方面根据区域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注重原有茶叶品种的改良;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的茶叶品种,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改”:改进老工艺,赢得市场俏

    茶叶要好喝,不仅品种要好,采茶、炒茶、加工制作、保存方式,一样都不能马虎。近几年来,缙云县重点打造精品茶,先后开出七届培训班,培训炒茶工还有品茶工。人口不过40来万的一个小县,已有近400个熟练的、有各级证书的炒茶工、品茶师。其中有个农民拿到了国家级品茶师资格。以前,每年春茶开采,缙云都要到杭州来挖角,现在,贵州等省每年都来缙云争抢优秀炒茶师傅。同时,缙云县还一口气制定了仙都笋峰茶产地环境标准、育苗及栽培技术标准、加工技术规程等三大规范化标准,大大提升了作为统一品牌的仙都笋峰的整体质量。仙都笋峰茶与其他绿茶一样,存在着季节性销售、存储方法复杂等制约性因素。缙云县用开放性思维,敢于改进,大胆尝试。2009年,听说杭州有家企业拥有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标准的制作工艺,打破了绿茶季节性销售的瓶颈,并因常温保鲜从而更平民化,缙云县便主动与该企业联系合作,引进充氮保鲜技术,采用小包分装,使茶叶不被氧化,一年内能保持完美如初的色泽和芳香。如今,这样的包装一进入比利时欧盟馆,便深得老外的欢心,也赢得了大中城市市场的俏销。

    仙都笋峰茶与县域农业产业发展

    近年来,缙云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产业列入县域农业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每年安排15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用于产业的提升培育。与中茶所建立科研合作关系,长期聘请专家指导产业发展。大力宣传仙都笋峰茶叶品牌,积极组团参加各类茶叶博览会、展销会,先后获得各类奖项荣誉30多个,其中1988年荣获浙江名茶证书,1991年荣获“中国文化名茶”称号,2002年荣获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2003年荣获上海国际茶文化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荣获第五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2004年荣获“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金奖,2005年荣获中国济南第三届国际茶博览会名茶评比金奖、荣获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2006年荣获北京马连道第六届茶叶节暨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2007年荣获中国杭州国际名茶暨第二届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荣获第七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2008年荣获第三届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荣获“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银奖,2009年荣获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标准名茶、荣获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荣获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2010年荣获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2010年荣获西安国际烘焙咖啡展览会暨第五届浙江绿茶博览会名茶评比金奖、2010年荣获浙江十大旅游名茶、2010年被确认为上海世博会比利时欧盟馆官方指定用茶。

    截至目前,缙云县共有茶叶种植面积5.2万亩,其中投产茶园4.2万亩,全县茶园无性系良种率占70%,年产值1.28亿元,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3000多元,从事茶叶产业各类人员共有4万多人。总之,缙云县围绕“品种、品质、品牌”不断加速茶叶转型提升步伐,取得较大发展,2010年5月25日出版的《浙江日报》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缙云茶叶发展正是浙江绿茶发展一个缩影。

    (浙江缙云县农业局胡惜丽)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贸易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元西桥中国贸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