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能解锁中企出海的巴别塔吗?
导读
施工热火朝天,语言壁垒却卡住现场指挥,效率受到大幅制约。
大单即将签约,一处术语翻译不准确引发客户疑虑,业绩瞬间悬于一线。
精密设备投放生产,但说明书没有母语版,差点使用不当造成损失。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扬帆出海,而语言成为前行之路上的“逆风”。近期,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科大讯飞发布星火东盟多语言大模型底座及系列AI产品,并与东盟多国机构签约,为中企解决海外语言挑战提供技术支撑,奏响中国—东盟AI生态共建序曲。
活动现场(科大讯飞供图)
科大讯飞表示,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持续深化,双方合作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企在电力、基建、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的出海建设,成为促进区域合作发展的“压舱石”。然而,在出海东盟国家的过程中,中企面临三重沟通挑战:一是小语种专业人才短缺,跨语言交流存在障碍;二是文化语境差异、专业术语误解容易引发协作偏差,影响项目推进节奏;三是基层场景存在沟通不畅等问题,制约执行层面的高效配合。
此外,在AI技术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当下,未来的竞争不仅在于算法与算力,也关乎语言资源掌控力、文化理解力和认知重构力。由此,科大讯飞基于国产算力,构建全栈自主可控的翻译大模型体系,助力提高中企海外项目的运营效率与风险管控能力,降低跨国运营成本,强化中企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支持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方案的全球化。
科大讯飞表示,当前,中国与东盟合作正向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领域深化拓展。公司将持续通过自主创新推动中企实现从“走出去”到“深度融入”的跨越,为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经贸体系贡献中国科技力量。